Page 87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87

社会·2025·3

           层身上流失。 但是,这类积极德性既然曾弥漫世间,那就必有其人性基
           础,所以高度文明国家只要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就能通过教育与训练重
           建它们。关于政治技艺的必要性与功用,斯密在《国富论》中也有类似的
           论述。 斯密( 2004b:260-261)注意到,在商业社会中,手艺工人与制造业

           者全无闲暇,他们若从事军事训练,就必然要耽误生产,造成损失,所以
           为了守护文明、抵御外敌,“国家的智慧”就要超越自然的劳动分工,建
           立常备军,支付饷金,使军人成为专门职业。
               因此,在密尔看来,政治技艺既奠基于普遍的人性原理,致力于实
           现永恒的幸福, 又需考虑具体的时代精神和特定阶段的文明境况。 在
           《代议制政府》中,密尔一开始就着力论证政府形式既是一个选择问题,
           又需要考虑现存社会权力的情况, 即在充分理解与考虑人的意志与时
           代精神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依据“自然力量”抽象地研究最好的政府形
           式。 政治技艺像机械学一样,必须服从自然法则,但也为人的审慎与智
           慧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因此政治技艺 (或对最好政府形式的研究与追
           求)就是“对科学智能的高度的实际运用”(密尔,1982:9)。 据此,密尔
           进一步归纳出政府的双重职能以及政制优劣的双重评价标准: 政府既
           是对人类精神起作用的巨大力量, 又是对于公共事务的一套有组织的
           安排,既要承担起国民教育的职责,也要在现有教育情况下有效执行管
           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任务。“这样,我们现在已经得到对任何一套政治制
           度所能具有的优点的双重区分的基础。 这种基础一部分由政治制度促
           进社会普遍的精神上的进步的程度所构成,包括在才智、美德以及实际
           活动和效率方面的进步;一部分由它将现有道德的、智力的和积极的价
           值组织起来, 以便对公共事务发挥最大效果所达到的完善程度构成”
           ( 密尔,1982:26-27)。
               简言之,政府职能既要立足于现有文明状态,又要弥补其不足,帮
           助社会从既存状态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文明阶段,进而将人民的才智与
           品格提升到更高水平(密尔,1982:31)。 因此,政府职能与形式就因文
           明状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密尔(1982:31)认为,这一原理堪称政治学
           说在 19 世纪取得的重大进展,“考虑到制度有助于人民本身的训 练 ,
           按照已经达到的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制度必须显著不同。 对这一真理
           的承认,尽管多半是经验上的而不是哲学上的承认,可以被看作是超


           · 80·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