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92
文明视野下的现代政治危机:密尔论文明与新政治科学
知并塑造自己的心灵,所以“学生必须受到引导,去审问他自己的意识,
观察自己并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
在密尔( Mill,1977a:146)看来,以上学科应该构成大学教育的基础
性课程,其他“一切与人性相关的科学”则应与上述学科结合在一起。
“我们要尽力找到最杰出的教授,让道德哲学、政府哲学、法律哲学、政
治经济哲学、诗歌与艺术哲学成为他们系统阐发的主题。 这些人之所
以被选中,并非因为他们碰巧宣称的特定信条,而是因为他们最有可
能培养出在性情与才能上具有充分资质的学生,使之能够选择自己的
信条”。
在阐述自己对大学教学体系的构想时,密尔( Mill,1977a:138-146)
始终强调,大学不应成为一个信仰的规训机构,而应鼓励自由思考,进
而培育勇于追求真理和进行自我剖析, 并且有能力对抗时代偏见的伟
大心灵;大学应该着眼于未来,思考并守护支配社会兴衰继替的伟大原
理,也应反思并超越自身所处的时代,专注于思考永恒的人性法则以及
在历史中呈现出来的无限多样的人性特征, 进而让人看到伟大品格的
可能, 并在国民心中激发出追求高贵品格的热望; 大学不应被意见捕
获,而应该立足真知,致力于培育追求真知的品格,应该成为国民精神
的引擎,让知识不断返回本源与人的心灵,为卓越的理智与高贵的品行
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大学改革致力于实现的效果与“知识政体”颇为
一致, 不过大学是既已确立起来的制度, 沾染了诸多时代的偏见与错
谬,被时代精神捕获,却没能担负起引领和培育新时代精神的职责。 密
尔因此对英国大学等学术机构颇为不满, 并将国民教育体系的改革视
作极为紧迫的任务, 希望重塑知识精英的教化作用以及政府的国民教
育职能,以此补救文明进步带来的弊病,推动英国社会进入更加完善的
状态。
密尔围绕文明进程形成了一套复杂且具有理论变奏的历史哲学,
并对 18 世纪以来的文明思想进行了理论总结,对论辩双方的观点在兼
收并蓄后加以调和。 他继承了斯密等苏格兰哲人关于文明起源的论述,
认为文明源自劳动分工与人类的自然社会性, 并将文明进步视为人类
福祉。 同时,他也接受了卢梭对文明的批评,认为文明发展会对道德产
生消极影响,使人过于重视社会意见而迷失自我。他对“公共舆论政体”
·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