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94

文明视野下的现代政治危机:密尔论文明与新政治科学

                新的世界需要一种新的政治科学。
                    在《文明》呈现的思想地图中,密尔的文明理论最终成为政治技艺
                的指南。 通过把“文明”阐释为基于人性的社会进益以及把自古以来的
                欧洲历史呈现为文明的演化史,密尔将文明诠释为政治秩序的类自然

                法基础。 在他看来,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进程,是人类社会在通
                往完善之境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结果。 所以,文明亦是评价政制优劣
                的准绳,是人们思考政治事务与国家命运的坐标。 一方面,文明的历史
                进程可以昭示社会发展大势以及政制革新与社会改革的大方向;另一
                方面,文明理论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它强调“时代精神”的重要性,强
                调社会的现实境况对政府形式与行为的影响。 文明观念要求我们充分
                理解当前社会的结构,反思当下社会境况的缺陷,引导政治技艺关注
                未来,勾画追求文明进步的蓝图并采取相应的举措。 文明也为政治思
                考提供了一个超越的维度,政治技艺不应致力于权势争夺,而应服务
                于文明进步和人类福祉。 由此可见,在密尔的整个理论体系中,“文明”
                为其思想的枢纽,这个概念汇聚了他对人性、社会、历史与政治的全面
                思考。“文明”思维强调,在文明发展的每个阶段,社会处境都有所不
                同,政府形式与治理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政治权力应充分理解现实的
                社会处境。 但与此同时,文明也许诺了一个进步的未来,未来与文明的
                命运成为约束政治权力的规范性基础。 密尔没 有 提 及 自 然 法 或 神 圣
                法,在他的思想框架中,文明从遥远的过去绵延至未来,直至抵达人类
                社会的完善境地。 在这种“新政治科学”中,文明取代了自然法的地位,
                奠定了政治秩序的规范性基础。“新政治科学”也具有两重内涵:一方
                面, 它代表密尔对现代文明隐忧的分析及其在政治上的解决方案;另
                一方面,它意味着一种以文明进程为基础的思考政治事务与社会变革
                的新方式。
                    马克思(2009a:683;2009b:690)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
                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立足文明,发起了双重批判:一
                方面,印度的野蛮习俗与公社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导致“野性
                的、盲目的、放纵的破坏力量”;另一方面,不列颠人的文明程度虽然高
                于印度,但他们以愚蠢的方式谋取“卑鄙的利益”,统治方式与文明相
                悖。 同样,密尔也以文明为依据,一面批评印度的落后与政治冷漠,一


                                                                          · 87·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