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237
社会·2025·3
从业人员、服务业从业人员等)的概率显著更高,其父母职业为“干部和
企业管理者”“个体经营人员”的概率显著更低,且留守学生的家庭收入
显著更低,这说明留守经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通常在本地职业地位和
收入较低的家庭才会选择外出务工, 故本研究亦较为完善地控制了测
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诸多变量。
(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结果
表 2 的分析依次估计了留守经历对教师评价、 同伴行为和越轨行
为的影响,并检验了教师评价、同伴行为对留守儿童越轨行为的中介作
用机制。 模型 1 估计了留守经历与教师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教
师对有留守经历学生的评价显著地更为消极 ( β = -0.105,p < 0.05)。
模型 2 汇报了留守经历与同 伴 行 为之 间 的关 系 , 我们 发 现 在 控 制 了
其他因素之后, 有留守 经 历 的学 生 其同 伴 群 体 的正 向 行为显著更少
(β = -0.143,p < 0.001),这说明留守学生的同伴群体的确更可能表现
出更多的文化抵抗行为。 模型 3 在模型 2 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师评价变
量, 检验了教师评价是否在留守经历与同伴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
用,我们发现,教师评价对学生报告的正向同伴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β = 0.064,p < 0.001), 且将教师评价变量加入模型后留守经历的效
应得到削弱,说明教师评价起到了部分的中介效应。 该结果说明,教师
对留守学生的问题化叙事的确是留守学生及其同伴群体持有反学校文
化倾向的重要解释因素。
模型 4 和模型 5 的结果汇报了自变量与两个中介变量对因变量越
轨行为的效应。 首先,在模型 4 中我们检验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
关 系 ,结 果 显 示 , 留 守 儿 童 的 确 存 在 更 明 显 的 行 为 问 题( β = 0.080,
p < 0.01)。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模型 5 中加入了教师评价和同伴行为
两个中介变量,可以发现,加入两个中介变量之后留守儿童的行为问
题不再显著,两个中介变量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起到了完全的中介
效应,这为本研究提出的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社会分类解释提供了进
一步的证据。
(三)稳健性检验
1. 滞后项回归
考虑到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态度不仅是留守学生及其同伴群体行为
和态度问题的原因,还可能是学生行为问题的结果,即教师对行为问题
·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