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2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242
教师态度和同伴效应: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自我实现预言
本文对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解释机制在农村学校中有着更明显的体现。
3.11 1.71 3.20 2.04
0.050 *** 0.090 ***
教师评价 同伴行为 教师评价 同伴行为
-0.068 -0.234 *** 0.91 -0.166 * -0.258 *** 1.09
-0.111 * -0.032 *** -0.168 ** -0.049 **
-0.064 + 0.029
留守经历 越轨行为 留守经历 越轨行为
城市学校 农村学校
图 3:留 守 经 历 对 越 轨 行 为 影 响 的 城 乡 学 校 差 异 (GSEM)
表 6:间 接 效 应 的 城 乡 差 异 (GSEM)
城市学校 农村学校
估计值 占总效应比重 估计值 占总效应比重
间接效应(indirect effect)
留 守 经 历 → 教 师 评 价 → 同 伴 行
0.001 0.85% 0.004 * 4.55%
为→越轨行为
留守经历→教师评价→越轨行为 0.002 2.34% 0.008 * 9.62%
留守经历→同伴行为→越轨行为 0.026 * 27.75% 0.043 ** 50.94%
总间接效应(total indirect effect) 0.029 * 30.94% 0.055 ** 65.11%
总效应(total effect) 0.093 * 0.085 +
4. 替换关键变量
(1)将教师评价替换为教师注意行为
为了检验教师对留守学生的隐性偏见不仅存在于态度层面, 还存
在于行为层面,我们将教师评价的主观变量替换为反映教师客观行为
的教师注意变量,并重复了表 4 中的工具变量回归。 如表 7 所示,二阶
段的回归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对教师注意变量仍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 β = -1.342,p < 0.001)。 这说明,留守经历与教师态度和行为之间都存在
着稳定的因果联系, 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不仅面临着教师的消极评价,还
面临着教师对其课堂表现的更少注意以及对其学业问题的更少关注。
( 2)将越轨行为替换为认知能力和负向情绪
为了验证教师隐性偏见对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自我实现预言机制
是否适用于其他的青少年发展变量, 我们将本研究的因变量替换为认
知能力和负向情绪, 并通过广义结构方程模型的方式估计了上述机制
对于认知能力和负向情绪的影响。 如图 4 所示,简言之,本研究提出的
·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