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243
社会·2025·3
表 7:将 教 师 评 价 替 换 为 教 师 注 意 变 量 的 工 具 变 量 回 归 结 果 (2SLS)
一阶段 二阶段
留守经历 教师注意
位似群体留守占比 -1.188 ***
(0.097)
留守经历 -1.342 ***
(0.404)
控制变量 控制 控制
样本量 7 344 7 344
调整后的 R 2 0.060
F 150.638 25.124
识别不足检验
Kleibergen鄄Paap LM 142.446 ***
稳健弱识别推断
Anderson鄄Rubin F 11.180 ***
Stock鄄Wright LM S 11.291 ***
注 :括 号 内 为 稳 健 标 准 误 ;+ p < 0.1 ,* p < 0.05 ,** p < 0.01 ,*** p < 0.001 。
机制在认知和心理这两个维度上都具有类似于行为问题的效应, 两个
模型所估计的总间接效应均具有统计显著性(p < 0.01)。 这说明,教师
隐性偏见的自我实现预言同样也适用于对留守儿童的认知和心理问题
的解释。
3.55 1.95 3.16 1.91
0.101 *** 0.070 ***
教师评价 同伴行为 教师评价 同伴行为
-0.098 + -0.055 *** 0.51 -0.120 * -0.117 *** 1.47
-0.150 ** -0.073 *** -0.162 *** -0.032 ***
0.036 + 0.166 ***
留守经历 认知能力 留守经历 负向情绪
认知能力 负向情绪
图 4:留 守 经 历 对 学 生 认 知 能 力 和 负 向 情 绪 的 影 响 机 制 (GSEM)
五、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整合社会分类理论、 教师态度和反学校文化三个领域
的文献,对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机制。 本研究的主
要发现有:第一,教师对留守学生持有先在的隐性偏见,即使控制了个
·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