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79
社会·2025·3
作用,并将各类因素视为互斥变量。依托重点任务建立的“人事平台”揭
示了一种能力与关系混融的晋升机制, 且其运作不完全依据干部所处
的固定工作岗位,而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开放性。 这更真实地反映了
基层官员晋升与科层组织运转的实践形态。
应当承认“人事平台”的运作很难排除县域关系网络带来的影响。
首先,在平台准入环节,由于并不存在绝对客观的标准,无论是领导指
定、中间人举荐还是公开选拔,都为关系运作提供了空间,领导指定的
人格化特征、举荐对熟人关系的依赖更是有助于关系的渗入。 因而,基
层官员能够便利地依托亲友关系、共事经历等既有社会关联,或通过中
间人获取信息,从而获得进入“人事平台”这一特殊晋升渠道的入场券。
其次,在获得晋升机会环节,不仅最初的分工安排与领导重视度可能隐
含着关系要素;且进入平台的基层干部不仅要做出实绩,还需通过持续
的互动与积极的关系建构获得领导认可。 这一过程包括信息传递、了解
程度深化和信任培育等一系列策略。 最终晋升结果往往取决于那些掌
握决议权或有一定推荐权的关键领导。实践中也存在少数“带帽”现象,
即将特定干部置于这些平台以确保其晋升。应指出的是,在“人事平台”
的运作中,关系因素并非主导力量。 这既表现在关系运作与工作能力并
非简单互斥关系,更关键的是,“人事平台”始终高度重视干部取得的客
观实绩,并在诸多方面制约着关系的过度运作,从而维系了平台的相对
开放性与公平性。
其一,重点任务的政治属性对执行绩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它迫使
相关领导必须重视干部的能力。 作为县域治理的核心工作,这些任务既
包括与县域发展、政绩密切相关的中心工作,也涵盖服务县级主要领导
的机要工作。 其成效直接影响着县域治理的有序展开以及上级领导对
相关责任人的政绩评价。 这一客观限制促使领导层必须考虑干部的实
际工作能力。因而,指定、举荐等准入方式也意味着,在信息不对称的环
境中,通过熟悉与信任关系确保选拔出合适的人员。 正如领导拆迁办工
作的县人大副主任所言:“让熟悉的人举荐更稳妥,先信任关系,后组织
关系,有助于工作快速展开。要人时我也多次强调了,过来就是干活的,
不行就退回去。 ”(访谈资料:20240210LXN)其二,重点任务的绩效有一
定的衡量标准,且在全县受到高度关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晋升
机会分配的关系运作空间。 这在中心工作中表现得最明显,除上文提到
·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