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75

社会·2025·3

               (二)争取晋升:将重点任务转化为政治机会
               重点任务是县域治理中最重要的工作, 其执行成效与县级领导的
           政绩息息相关, 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任何疏忽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后
           果。如“七比一看”竞赛作为全市中心工作,其排名直接决定县级政府能
           否获得晋升指标;拆迁作为城镇化的前置工作,进度滞后会对县域发展
           产生负面影响,并在县际的经济指标排名中得到体现。 同样,核心部门
           的工作效能也直接影响着日常行政职能的有序展开, 以及领导决策的
           贯彻力度与实施效果。 与此同时,随着委托—代理关系链条的缩短,进
           入“人事平台”的基层干部与县级领导的互动增加,相互间的信息对称
           性显著改善, 尤其是各项任务的包保领导能够近距离观察干部的努力
           程度与工作能力。 在此情境下,基层干部想要实现晋升,根本策略在于
           保持较高的工作投入度,实现重点任务的实质突破,尽量做出被领导认
           可的成绩。
               在这一方面,干部之间存在显著的绩效竞争与分化。 这种分化首先
           体现在初始分工的差异上, 受领导重用的干部往往被赋予更核心的任
           务,这种安排本身就隐含着更大的晋升期待。 如工作专班的主要负责人
           需要统筹协调各项任务,与领导交流频繁,天然更容易得到晋升机会。
           在“两办”、组织部、纪委等核心部门中,部门领导器重的干部也会被安
           排参与更重要的工作,其工作成绩的能见度更高。 不过,初期优势并不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通常来说承担的责任越大,晋升可能性也越大,这
           些干部仍需要在重点岗位中做出实绩, 证明自身的能力。 如 D 县人大
           副主任在主持拆迁办工作时,采取了小组竞争模式,强调“以拆迁的业
           绩论英雄”。 他将人员划分为 3 个小组,对各小组的拆迁进度进行月度
           排名,并评出月度优秀人员。年底时,进一步将月排名整合成年度绩效,
           统一报到组织部作为干部业绩的评价资料,成为干部提拔的重要依据。
           同样, 竞赛办也必须在全市竞争中取得成绩才能证明干部能力。 可以
           说,“人事平台”本身就围绕着重点任务的推进搭建,干部只有取得实质
           性的工作成果,才可能获得认可及晋升机会,这构成了人事平台最基本
           的政治机会的分配原则。
               但工作绩效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 一方面,并非所有重点任务都有
           明确的绩效标准;另一方面,干部的晋升提拔与相关领导的推荐、认可
           密切相关。 对领导而言,他们也更倾向于提拔与自身管理风格相契合、


           · 168·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