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72

县域重点任务与基层官员晋升机会

                信息优势,能够降低干部能力证明中的不确定因素。 干部若能做出成绩
               “啃下硬骨头”,就能显著提升自身的能见度,在县级领导那里留下好印
                象。 以 D 县正在进行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例, 由于首年排名落后导
                致创城难度增加,为此领导决定从全县抽调 12 名干部组建创城办进行
                攻坚。 在创城办的努力下该县次年排名上升, 当前正处于冲刺的第三
                年,一旦创城成功,主要负责干部的工作能力就会获得县级领导的充分
                认可。 正如 D 县一名干部所言:“这些重点任务别人做不了就你做得
                了,你做出来了,全县干部都会认可你的能力,领导也会记住你。 ”(访
                谈资料:20240428ZSQ)

                     四、“人事平台”运作:晋升机会的争取与不确定性

                   “人事平台”汇聚了领导注意力、政治关注、治理资源等县域稀缺的
                核心政治资源,但其始终只是一个提供潜在晋升可能性的机会场域,实
                际晋升结果取决于干部在重点任务执行中的突出表现、 信任关系的有
                效建构以及特定机遇条件的契合程度。 因此,它在为部分干部创造超出
                常规晋升路径的发展机会与速度优势的同时, 也伴随着显著的晋升不
                确定性。
                    (一)进入平台:人员选拔与干部特征
                    进入“人事平台”是干部实现非常规晋升的先决条件。“人事平台”
                通常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人员选拔: 一是由县级领导基于工作推进、干
                部培养等综合考虑直接指定,这类干部通常担任办公室负责人;二 是
                中间人举荐,县域干部众多且能力差异较大,在信息不对称的客 观 约
                束下, 县级领导或工作专班主任通过信任的中间人进行人才举荐,这
                是最普遍的做法;三是择优选拔,一般通过面试、笔试等多种方式公开
                              5
                遴选适岗干部; 四是组织分派,将抽调指标分配到相关单位由其自主
                推荐人员。 这些人员选拔方式均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缺乏真正客观
                的标准,这就使得组织与个体的不同诉求都能得到表达,并使进入“人
                事平台”的干部呈现不同类型。 下文依托D 县竞赛办和拆迁办的经验展
                开论述 (参见表1)。       6
                5. 选拔与举荐相结合也是人员甄选的重要方式。 如 D 县组织部经常使用该模式,由本
                部门或相关单位进行人员推荐后,组织部统一进行考察,最终确定“跟班”学习人员。
                6. 这两个案例能够较好呈现通过“人事平台”获得晋升的情况。 D 县的拆迁办                 (转下页)


                                                                          · 165·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