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73

社会·2025·3

               第一类是县级领导重点培养的干部。 这类干部已经在工作中崭露
           头角,获得了领导的初步认可。 领导指定不仅是对其能力的肯定,也包
           含了锻炼培养、给干部“压重担”的组织意图。 县级领导对 D 县团县委
           书记( A1)的任用颇具代表性:作为全县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团县委
           书记能力突出,率先得到了提拔,但团县委工作清闲,很难锻炼人。 2022
           年,他被委以“七比一看”竞赛办主任一职,该书记坦言:“调到竞赛办是
           领导重视,拿出重要岗位锻炼年轻人,可以快速熟悉全县工作,尽管压
           力大但也容易出成绩。 ”(访谈资料:20240413XD)核心部门借调一般也
           比较青睐这类干部,最典型的就是组织部,会根据干部学历、任职表现
           等建立重点关注名单, 部门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也会特别留意工作能力
           出众的干部,通过借调进行进一步观察与锻炼。
               第二类是工作能力突出、岗位适配度高的干部。 人事关系的再配置
           服务于重点任务的推进。 这些任务受到县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关系着县
           域治理的有序展开和主官的政绩,因而,无论通过何种选拔方式,都必
           须甄选出能力突出的干部。 如 2017 年 D 县为推进县城建设需进行大面
           积拆迁,任务一开始交由城关镇政府负责但成效不彰。 县级政府很快成
           立拆迁办,并任命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以下简称“人大副主任”)担任
                                           7
           包保领导,赋予其充分的用人权力。 为了挑选出合适的干部,县人大副
           主任与共事过的乡镇领导进行沟通,要求推荐能力突出、晋升动力强的
           年轻科级干部。 当年,拆迁办共抽调 15 名科级干部,有 10 名干部(B1—
           B10)通过举荐渠道产生,且均是乡镇的精兵强将。团县委书记挑选的两
           名竞赛办成员也属于这一类型,一个由他信任的乡镇干部推荐,另一个
           是日常工作中有过充分接触的年轻干部,工作能力都有保障(A2、A3)。
               第三类是有一定关系优势的干部。 上述人员选拔方式事实上均存
           在关系运作的空间,但这些关系并非“小圈子”化的封闭关系,除同学、
           亲友等横向关系外, 更多的是干部在工作互动中积累的认可与信任关
           系。 这些关系往往无需刻意运作就会发挥作用,即有推荐权的相关人员
           (接上页) 组建于2017 年,2021 年解散,相比当前仍在运行中的工作专班,拆迁办临时抽
           调人员中已经有少数干部得到提拔,便于考察。“七比一看”竞赛办成立于 2023 年,尚未
           进行官员提拔, 但市级政府几年前也开展过类似竞赛,D 县成立了对应的竞赛指挥部,
           也能够较好地呈现晋升结果。
           7. D 县人大副主任担任过两届乡镇党委书记,处理社会矛盾与冲突的能力突出。 组建拆
           迁办时,D 县的拆迁进度滞后,严重影响了其他工作,人大副主任属于“临危受命”。

           · 166·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