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66

县域重点任务与基层官员晋升机会

                够基于所在岗位, 通过强调部门或岗位任务的重要性吸引领导关注
                (仇叶,2023),能动性地创造机会。 这些晋升机会的分布具有不规则的
                特征,但仍然依托基层官员的固定岗位,属于常规晋升路径的范畴。 在
                职能分化与多层级流动的人事结构中,这一常规晋升路径存在着结构
                性困境。
                    其一,职能分化带来了晋升机会的不均衡分配,致使部分官员在常
                规晋升机制中制度性地处于边缘地带。 一方面,不同部门与岗位在资源
                禀赋、决策参与以及领导关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均会转化
                为晋升机会的分化。 在我国下管一级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晋升资源并非
                配额化地分到各部门与乡镇,而是由县级党委进行集中的人事决策,基
                层官员所处单位的主职领导只具有人事推荐权。 因而,那些与县级党委
                领导关联紧密甚至直接服务于县级领导, 以及承担重大职能的机构与
                岗位,其干部更容易为领导所熟识,并获得展现个人能力、赢得领导信
                任的优势机会。 这也是为何“两办”、组织部、纪委等权力部门的工作人
                员更容易被提拔,财政局、发改委等“强势”部门的主要干部更容易晋升
                (周雪光等,2018)。 相反,那些在资源禀赋、职能重要性、领导可见度等
                方面存在劣势的部门与岗位,普通官员即使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也
                很难获得领导关注。 团县委的处境具有典型性。 D 县团县委除 1 正 2 副
                3 位领导外,仅有 5 名团委干事,每年可支配的项目资金约 20 万元,且
                主要负责面向青年群体开展宣传教育、统战联络等工作,与县级的核心
                治理任务关联度较低。 团县委书记坦言:“我们的工作很难进入县里的
                重点盘子,即使做得再好,也很难出成绩。 ”(访谈资料:20240413XD)另
                一方面,科层组织稳定性、专业性的运转需求催生了一批低流动性的干
                部群体。 这在职能部门表现得尤为显著,即使是强势部门,除了少数部
                门领导, 普通官员在本系统被提拔为副科干部的机会渺茫。 以 D 县的
                自然资源局为例,该局共 1 正 4 副 5 名领导,除了 1 名副局长来自本系
                统,其余领导均为从乡镇领导岗位中提拔,局内 11 个股室的普通科员
                与事业编人员长期处于流动停滞状态。 此外,相比公务员,事业编人员
                的晋升更加困难,尽管各地普遍设立了事业编人员转任公务员的通道,
                但受限于严格的编制管控,转任机会十分有限。 这些事业编人员承担着
                大量具体业务工作,但很难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晋升机会。
                    因此, 集中的人事权力与职能分化的岗位结构决定了晋升资源并


                                                                          · 159·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