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65
社会·2025·3
大多数基层官员的晋升问题, 他们的晋升过程受到高度分化的岗位分
工与差异化的政治机会的制约。
在高度细 分的层级 体 系 中 进行 梯度流 动 是 县 域 人 事 结 构 的 另 一
个基础特征。 县乡两级基层公务员数量众多, 晋升机会相对有限,普
遍面临着“科级天花板”的问题(陈家建、赵阳,2020)。 为了应对晋升
空间狭窄、激励资源有限的约束条件,县域治理实践中普遍演化出多
阶梯的“隐性层级”安排,即通过层级内部的等级细分,建立梯度化的
干部流动体系。 此外,在激烈的晋升竞争中,为了保持相对公平性,县
级政府对跨越阶梯的流动加以严格的限制,使干部晋升路径呈现显著
的渐进性特征。 基层干部必须在同级别的岗位序列中流动,穿过长长
的阶梯序列才能实现行政级别的实质晋升。 在 D 县干部晋升体系中,
乡镇科员晋升为副科班子成员后,需经历清晰的阶梯过程:第一层级
为组织委员、纪委书记等党口职务,第二层级为协助镇长主抓政府工
作的常务副镇长,第三层级为党委副书记。 镇长作为正科职务通常仅
从副书记中选拔,继而可能晋升为乡镇党委书记。 县级部门的领导岗
位有限, 普通干部一般也需要进入乡镇领导岗位进行阶梯式流动,才
2
可能获得担任部门领导的资格。 由于跨越每个“阶梯”都需要时间,这
就导致干部的层级晋升必须在时间的序列中展开。 D 县某乡镇副书记
的晋升轨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于 1998 年以普通科员身份进入乡镇
政府工作,很快在 2002 年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但直至 2015 年才被提
拔为常务副乡长,2020 年晋升为副书记,一直到 41 岁才获得晋升正科
的机会。
(二)边缘位置与时间约束:基层官员的常规晋升困境
岗位体系不仅决定了官员承担的工作职能, 而且是整个科层组织
维持运作的基础架构。 因而,常规晋升路径主要基于官员所处的正式
岗位,晋升机会的分配与岗位所处的位置、承担的职责密切相关。 例
如,D 县组织部根据干部的履职情况, 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并建立相应
业绩档案,作为干部提拔的基础依据。 不同岗位与领导接触的机会不
同,与领导关联度高的岗位通常能获得更多晋升机会,基层干部也能
2. 例如,县委办这些关键部门的普通科员想要进一步晋升,一般需要到乡镇担任组织委
员、 纪委书记等第二阶梯的领导岗位。 职能部门的副职领导很少直接被提拔为正职领
导,也需要先到乡镇担任副职领导,进而冲击正科职位。
·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