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40

社会的事件性

                能显现自身。 不过,此处的界定过于简略与形式化,更加清晰的界定将在
                本文第五节给出。
                    需要说明的是,聚集并不是诸多个体现成的聚拢与集合,相反,社
                会在其中显现自身的聚集是被仪式的时间性所规定了的聚集,因为氏
                族成员是为了举行仪式才聚集起来的,而属于仪式的只是仪式进行着的当
                前。 因此,想要理解聚集,就不能不考虑到仪式的时间性(Zeitlichkeit)。
                而在对仪式周期性重复的特征进行简要勾勒时,我们已经看到仪式的
                时间性乃是“关联过去和未来的独特的现在”,因此是时间的三重维度

                的纠缠与折叠。 这很难不让我们联想到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
                阐发的作为真正源始的时间现象的时间性。 但海德格尔对时间性的阐
                发所依据的乃是此在( Dasein)的生存论,换言之,这一时间性首先是在
                此在的“向死而在”(das Sein zum Tode)中展露出来的。 但仪式本身并
                没有什么“死”( Tod)可言,所以首先使我们得以把握到仪式之时间性
                的乃是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依据海德格尔所讨论的艺术作品
                的时间性。     16  基于这一理由,下文将首先从伽达默尔对艺术作品的讨论
                出发。

                     四、 仪式的时间性:三重绽出的统一时间化

                    对于传统的时间理论而言,“现在” 在时间的三个维度中具有突出
                的地位(姑且不论“现在”究竟是不是时间的一部分)。 但在《存在与时
                间》中,海德格尔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时间理论,在这种崭
                新的对时间的解释中,“未来”———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便是“将来”
                ( Zukunft)———才是时间性的首要意义(Heidegger,1977:433)。 依据这一
                时间性,伽达默尔展开了他对艺术作品的讨论。
                    (一)艺术作品的时间性


                16. 严格说来,“将来”“曾在” 等术语是针对此在的时间性而言的, 但仪式与艺术作品
                的时间性并不同此在的 时间性 相重合 ,哪怕伽 达默尔( Gadamer,1990:127-128)在讨论
                “审美存在 的时间 性”时同 样使用 了“ Wiederholung”这样 的字眼 并赋予 其极为 重要的 地
                位。 由于作者目前并未想到更为确切的术语予以代替(“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字
                眼容易让人联想到物理的线性时间,但这显然与仪式的时间经验不符),此处仍然在类
                比的 意义上 使用这 些术语 ,这是本 文的不 足之处 ,作者希望 能够在 今后的 思考中 弥补
                这方面的不足。

                                                                          · 133·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