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17
社会·2025·3
认为,尊荣作为一个属的概念,不是指某位国王的特殊能力和权威,而
是指所有拥有王位之人共同具备的神圣性。 它使国王超越有朽的身体,
像神灵一样拥有不死的本质。
尊荣在国王肉身死后还将存续,历代国王皆分享着不朽的尊荣,仿
佛它是国王肉身死后的“灵魂”所在,能够在新王加冕之后为其注入神
圣性。 巴尔都斯证实了这一点,他指出,“尽管尸体没有意志,但死去的
皇帝,即尊荣,看起来在他死后依然有意志,因为……即便在他去世之
后,君主所喜悦的每一件事,都由他的法官加以执行,只要他们的行为
不违反法律”(转引自康托洛维茨,2018:530-531)。 为了表达尊荣的不
死性, 当国王肉体死亡之时, 人们往往不称他死亡, 而称为“移转”
(demise),“因为它就此将王国移转给另一个人, 使另一个人享受该职
分,所以尊荣始终存续”(康托洛维茨,2018:537-538)。
“尊荣永远存续”在国王的葬礼仪式中得到形象化的证实。 从爱德
华二世开始,在国王的葬礼中,人们会在棺材上放置“国王的形象”或
“人像”(一个模拟国王的拟人像), 用以表示国王的不朽之体。 拟人像
通常由木头或皮革制成,里面填充亚麻,外面包裹石膏,并被穿上加冕
礼中的国王服饰,头戴王冠,手上拿着权球和权杖。 一般情况下,人像
被放置在主棺里, 棺材本身置于一具木椁中。 国王的尸体安放在棺材
中,穿戴华服的拟人像被展示出来(康托洛维茨,2018:555)。 爱德华二
世去世后,他的尸体被做了去除内脏和敷以香料的处理,之后与拟人像
一起被送回格罗斯特,葬于圣彼得教堂。 拟人像的习俗传入法国之后,
查理八世的尸体也于 1498 年以类似的方式被迎回了巴黎 (康托洛维
茨,2018:565-566)。
弗雷泽(2012)对悼念阿多尼斯和奥西里斯的仪式的解读,说明了
葬礼中拟人像的作用。 哀悼阿多尼斯的仪式在西亚和希腊各地十分流
行, 在亚历山大城中, 人们在长椅上摆放阿多尼斯和阿芙洛狄忒的塑
像,旁边放着成熟的水果以及用绿色大茴香叶编成的小亭子。 人们第一
天庆祝两位神灵结婚,第二天便哀悼阿多尼斯的死。 穿着丧服的妇女披
头散发,袒胸露乳,抬着死去的阿多尼斯塑像并将其扔到海里,她们边
走边唱死亡的哀歌,祈求死去的神灵再次回来。 腓尼基人的仪式也同样
如此, 他们第二天会欢快地庆祝阿多尼斯的复活。 塑像被用来代表神
·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