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16

王冠的尊荣与社会整全性

                察了咨议会的起源, 发现咨议会最初是由参与王室加冕礼的仪式官员
                组成,这更加说明英国政治传统有其稳定的社会基础。 保守主义在 19
                世纪面对现代性的强烈冲击时重提保卫英国传统, 实际上是在保护以
               “王冠”为代表的英国社会。

                    (三)国家的存续:国王的尊荣不死
                    尊荣作为王冠的不朽本质, 在 19 世纪的宪制理论中被突出强调。
                柏克( 2009)视尊荣为比政治体更重要的东西,认为它能够培育公众的
                希望,是公众的慰藉。 白哲特( 2005:3)认为尊荣是宪制的力量源泉,它
                使英国王权拥有独立于教会的神圣性,使贵族和平民凝聚在国王周围。
                然而, 这些学者阐释了尊荣的政治影响, 却对尊荣的作用原理缺乏理
                解,也无法解释尊荣的现代含义与古代传统之间的关联。 弗雷泽( 2012)
                对于国王献祭理论的发展正是在这一点上提供了有力的补充。 根据牺
                                                                         —
                牲的献祭原理,当耶稣成为公共替罪者时,他成就了抽象的神灵——上
                帝。上帝不再具有任何个体化的形象、性格和功能,它是至高存在,是超
                越死亡和形式的最高实体。 如果说英国国王同样作为公共性的代表,以
                献祭的方式凝聚了政治合众体,那么,他一定也成就了高于自己的抽象
                存在,这就是王冠不朽性的表达———尊荣。
                    尊荣与王冠一样,是产生于中世纪的概念。 虽然尊荣一词也被用在
                教会之中,但在中世纪,它更多地以“国王尊荣(royal Dignity)不死”这句
                名言出现。      6  尊荣不死并非指国王的职位或者王国政治体的不朽性,康
                托洛维茨( 2018:528)根据巴尔都斯的解释认为,尊荣与国王本人相连,
                仅仅指国王的另一种人格。
                    巴尔都斯首先将尊荣与国家进行区分,“国家自己不做任何事,而
                是由统治国家的那个人, 以国家和尊荣之名行事, 而这名义又正是国家
                所赋予他的。 还有,在国王身上有两个东西重合:人格与尊贵(signification,
                即尊荣)。这个尊贵是诉诸理智的东西,它神奇地永远存续,尽管不是以
                物质的方式:因为尽管国王在他的肉身方面存有瑕疵,但他仍然占据了
                两种人格的地位”(转引自康托洛维茨,2018:530-531)。由此可见,尊荣

                与国王的人格相关,而非指国王职位。 康托洛维茨(2018:530-531)进而
                6. 14 世纪的法学家巴尔都斯曾说,“尊荣是某种属于国王性质的东西,……而这种国王
                的品质不会死亡,即便个体(的国王)去世”(转引自康托洛维茨,2018:529)。

                                                                          · 109·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