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18
王冠的尊荣与社会整全性
灵,人们在哀悼神灵死亡之时,期盼着他的再次复活。
奥西里斯的葬礼仪式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埋葬塑像的第二天,奥西
—
里斯将重新登上王座。 古代埃及有一个专属于法老的节日——赛德节
(Sed festival),又叫复活节。 这个节日每 30 年举行一次,用以庆祝国王
的重生。在赛德节前一晚,人们埋葬国王的塑像,象征国王已经死亡。第
二天,即赛德节当天,国王会再次“出现”在王座上,这与隔夜后太阳的
再次升起相似,国王精神焕发,再次戴上王冠,并在众神面前赛跑以证
明其生命活力。 之后,国王要去荷鲁斯和赛特神殿走访,并以四支箭射
向四方,表示对上下埃及的征 服(弗 雷 泽 ,2012:599-602;Frazer,1911:
174-180)。
通过对比古代神圣国王的葬礼仪式,弗雷泽说明了代表“国王尊荣
不死”的拟人像的含义———塑像表示国王的永恒生命,也是国王神圣性
“转移”的中介,死去的国王通过塑像的象征意义将神圣性传给下一任
国王,人们在埋葬旧王的同时期盼新王的降临。
1422 年 11 月 11 日,在为查理六世举行的葬礼祷告结束之后,一位
纹章主事官随即欢呼新王的降临:“受神恩宠的法国和英国国王亨利万
岁! 亨利王万岁! 新王降临! ”(康托洛维茨,2018:542)葬礼是国王神化
的重要时刻,人们哀悼死去的国王,却更期盼新王的降临。 王位的接续
不只是父死子替的继承关系,更是新王作为“国王尊荣”的化身而延续
国王的神圣性。 新王不能谒见拟人像,因为拟人像被当作“活生生的国
王在其尊荣中”(the live king in his Dignity),两位国王中只有一位能代
表不朽的尊荣,要么是死去的国王,要么是即将继位的新王(康托洛维
茨,2018:564)。“当国王的尸体和拟人像在盛大的葬礼游行中出现时,
继任国王必须完全置身事外,将首席哀悼者的职分交给其他王子担任。
新王不能立即服丧,也不能不服丧。 同时,他也不能‘代表尊荣的人格
行 事 ’, 并 将 此 项 特 权 授 予 已 故 先 王 的 拟 人 像 ”(康 托 洛 维 茨 ,2018:
564)。
弗雷泽(2012:440-444)在非洲施鲁克王的继位仪式中发现了同样
的习俗:旧王死后,灵魂回到尼亚康神像上,新王从神像手中接过权柄,
加冕登基。 神像的中介作用必不可少,它表明王权的不朽性不因国王肉
体死亡而损坏。 如同施鲁克人常说的,国王是尼亚康的化身,中世纪的
·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