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19

社会·2025·3

           国王也是尊荣的工具。 按照巴尔都斯的说法,“尊荣是根本(principal),
           其人则是工具。国王行事的基础乃是那尊荣,尊荣是存到永远的”(转引
           自康托洛维茨,2018:580-581)。
               康托洛维茨搜集了大量有关国王尊荣的材料, 但他的解读方式仍

           然延续着基督教的传统。 他将“国王是尊荣的工具”这一观念追溯到阿
           奎那“基督是上帝的工具”的神学表达,用以阐释 16 世纪王室法学家们
           建立的“国王基督论”( royal Christology)。 实际上,在基督教中,凡人的不
           朽性遭到严厉的批判, 加冕礼中被涂油的国王仅仅作为教士而具有神
           圣性,尤其在 11 世纪格里高利七世改革之后,教皇明确否认君主拥有
           超自然能力, 更遑论其不朽本性。 王权的确成就了作为抽象不死性的
          “尊荣”,但这一理论在弗雷泽看来并非源于基督教。
               弗雷泽(2012)考察了历史上有关神圣国王的诸多习俗,认为耶稣
           的献祭实际上是古代神王献祭的变体形式, 它的含义不超过王权的神
           圣性与社会性的范畴,因此他扭转了中世纪王权与基督教的关系,指出
           王权所拥有的神圣性并非来自于上帝或是以上帝为代表的抽象观念。
           不论是古典时代的王权职位、近东的专制王权还是中世纪的王权,王权
           的神圣性皆来自于国王的献祭, 来自于共享同一风俗文化的共同体赋
           予他的社会职责。 从这个意义上说,弗雷泽在白哲特的基础上将英国政
           治传统的社会学基础揭示了出来。
               英国社会的形成离不开国王的神圣性。 弗雷泽认为,当国王舍弃个
           体性的一面,以王冠表示其承担的公共责任时,他凝聚了一个共享国王
           神圣性的共同体(参见国曦今,2020)。 在历史上,王冠合众体的内涵以
          “王在咨议会在议会之中”的制度化方式确定下来,成为英国社会的最
           初表达。 在 19 世纪的保守主义者看来,英国社会形成于爱德华一世时
           期,由宪法加以确立,以议会作为其内容,并且在光荣革命之后仍未改
           变它的完整性。 这个社会的形成与存续依靠国王的神圣性,“尊荣”成
           为描述国王不朽本质的专属词汇,既体现了国王超越死亡的神圣之体,
           也象征着英国社会的长久稳固。 难怪白哲特(2005:40-50)在论述尊荣
           时说,尊荣集中体现于王室,因为国王是社会的首领。尽管王冠、尊荣等
           概念来自于中世纪,但正是弗雷泽在 19 世纪宪制理论的启发下,为它
           们赋予了社会学含义,完成了对“英国社会”的初步勾勒。


           · 112·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