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11
社会·2025·3
统的吞噬。
白哲特的愿景被弗雷泽继承并充分发展。 弗雷泽的神圣王权理论
落脚于耶稣的献祭,他证实了在基督教之外,由牺牲的献祭造就的风
俗文化共同体同样具有稳定的社会凝聚力。 弗雷泽的献祭理论解释了
光荣革命之后君主不依赖政治权力而基于社会责任所具有的神圣性,
也揭示出由于分享神圣性而形成的社会团结意味着“王冠合众体”不
只是政治构成,还具有完整的社会含义。 正如牺牲的献祭成就了抽象
神灵的不朽生命,“王冠的尊荣”表示的正是国王的不朽本质,它既不
指国王的职位,也不是政治体的生命,而是如同上帝一般,是一个抽象
的、观念性的存在。 通过对王权神圣性的阐发,弗雷泽支持 19 世纪的
保守主义思想,阐明了英国自古以来具有的“社会”传统。 从这个意义
上说,他在白哲特的基础上将“英国社会”的整全性描绘了出来。
(一)王冠:国王的神圣性
白哲特在“王冠”的意义上阐释国王的神圣性,进一步将“王冠的尊
荣”与“英国社会”相结合,提出“女王是社会的首领”,但他并没有对这
一原理进行说明。为了理解他的思想,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王冠”的含义。
厄尔曼在对英国王权的分析中区分了王权 (kingship)、君权(monarchy)
和“王冠” (crown)的不同含义。 其中,王权是指 5-10 世纪日耳曼诸王国
的蛮族王权,具有部落军事首领性质,尚未凌驾于整个共同体之上;君
权是指在 10-13 世纪时,受宪法影响,国王是一个“mon鄄arch”(单独的
箭头),即王国中唯一一位具有最高尊严与权威的统治者,他唯自己的
意志是从,实行独裁统治;至于“王冠”的含义,厄尔曼继承了康托洛维
茨的思想,认为它象征着国家的政治主权(Ullmann,1978:138;孟广林,
2002:38-39)。 2 诚然,以公共权威解释“王冠”的含义符合 19 世纪以来
保守主义思想的旨趣,但无法涵盖“王冠”的完整意涵,尤其是“王冠”
与国王本人的关系以及它的不朽本质。
“王冠” 并非立宪君主制确立之后才被用来表示国家主权的概念,
它在中世纪就已被广泛使用。 根据康托洛维茨(2018:491)的考察,“王
2. 孟广林(2002:38-39)在对厄尔曼的思想进行解读时指出,厄尔曼将“王冠”视作一种
有限君权的理论,这是因为,他从 封建契 约的法 律意涵 和权力 整合机 制出发 ,认为“王
冠”指的是王的公共权威,王冠在国王死后仍然存在尤其表明国王个人与王冠相分离。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