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05
社会·2025·3
作为封建王权的一种而与罗马教会的权力并置于圣俗二分的结构中,
却忽视了王权神圣性的独立基础。布洛赫( 2018)在《国王神迹》中提到,
13 世纪之后, 法国和英国的君主通过治疗瘰疬病向民众展现神迹,以
国王的神圣权威与教会进行对抗。 他揭示了王权的神圣性,却没有脱离
圣俗对立的二元结构。 康托洛维茨( 2018)在《国王的两个身体:中世纪
政治神学研究》中分析王权的法学内涵,说明了王权由王政发展成政治
体的过程,但他也承认世俗王权是对教会权力的模仿。 菲吉斯( 2023)的
《神圣王权理论》 从基督徒的服从情感中讨论世俗政府的独立权威,更
加证实了宗教对于世俗政治的支配。 与此相对,弗雷泽则从古代王权的
不同形态出发,讨论王权的神圣性来源及其社会基础,回避了基督教的
理论建构,揭示了王权在实践层面上如何获得并运用权力。 这种类型学
的分析方法使他得以回到西方历史的源头, 从主导西方文明的两大传
统———古希腊罗马与近东地区的王权形态出发, 探索王权神圣性的社
会意涵。
弗雷泽认为, 中世纪的王权形态不能简单地以古罗马的人民主权
说、日耳曼的神圣血统论或是基督教的神权政治理论加以分析,也不是
它们的混合形式(参见康托洛维茨,2018;科恩,2021;丛日云,2003;李
筠,2013)。 这些分析视角都具有理论先行的倾向,是将观念直接加诸事
实之上的讨论。 然而,经验事实并不总能证实理论,例如从罗马帝国晚
期起,政治思想不再遵循古典时代的民主原则,而是越来越带有“异教”
色彩,君主被当作“神之子”“救世主”,西方的皇帝变得像东方皇帝那
样丝毫不受限制(科恩,2021:94)。 至于神圣血统论,在中世纪早期,王
储的神圣性不曾深入人心,长子继承制也并非传统。 例如,亨利二世在
位时,他的三个儿子先后起兵反抗他;亨利二世的继任者狮心王理查一
世也没有妥善处理继承权问题, 致使其幼弟与其儿子发动了争夺王位
的战争。 诸如此类的争端在中世纪此起彼伏,究其原因都是没有形成统
一的继承法。 在教会神权方面,封建王权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冲突更不消
说,直至 16、17 世纪绝对君主制的出现,这一局面才得到扭转。 弗雷泽
认为,在政治理论之外尚有一个未被重视的空间,即有关王权的社会风
俗。 从古至今流传着大量有关国王的禁忌、仪式和传统,它们的起源或
不可考, 作用却历久弥新, 没有随着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改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