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社会》2025年第3期
P. 100

王冠的尊荣与社会整全性

                国人不相信普遍利益,他们只有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 在英国,高于个
                体之上的普遍价值受到强烈的质疑, 不论是出于绝对真理还是出于民
                族精神,普遍价值都必须转化成现实的个人利益,方能被接受。                              1  基于

                此,“社会”概念在英国的发育并非如在法国、德国般诉诸哲学或民族精
                神,进而具有某种先在的整体性。 这是英国社会学最难为人所理解的地
                方。 一般而言,似乎直到斯宾塞对传统进行清理,以生物有机体来类比
                社会有机体之时,“社会”概念才获得了清晰的表达。 但实际上,在斯宾
                塞之前,功利主义对共同体的强调已然为“社会”概念的萌生奠定了基
                础, 道德习惯、 政治习惯和风俗习惯造就的民族独特性进一步丰富了
               “社会”概念的历史内涵,甚至中世纪时期就已存在“国王是头,贵族和
                平民是肢体”(康托洛维茨,2018:86) 的政治有机体表述。 从这一角度
                看,“英国社会” 并非仅仅是日常生活的一般性描述, 而是一个涵盖政
                治、历史、民族习惯等诸多要素的复合性实体。
                    对英国社会“整全性”的强调见于 18、19 世纪。 在与欧洲大陆国家
                相对比时,“整全性” 被用以突出英国在民主化进程中平稳过 渡 的优
                势。 托克维尔曾高度赞扬这一点。 他认为,英国社会尽管顶层发生了动
                摇,基础却岿然不动,废除君主制只是非常表面地触动了次要的法律,
                而几乎丝毫未改变习俗和惯例(托克维尔,2017:238)。 在民主化浪潮
                汹涌而至之际,英国思想家们选择回溯本国的历史传统,以此抵制 极
                端民主化可能带来的危险。 其中,柏克将契约论与国家尊荣相结合。 在
                他看来,社会可以被视作一种契约,国家却不能,“国家并不是以单只
                服从于暂时性过眼烟云的、赤裸裸的动物生存那类事物为目的的一种
                合伙关系。 它乃是一切科学的一种合伙关系,一切艺术的一种合伙关
                系,一切道德的和一切完美性的一种合伙关系”(柏克,2009:129)。 柏
                克将自然、历史和习俗融入契约之中,认为国家尽管包含着社会契约,
                却也要遵循自然的法则、祖先的政治遗产以及文明的道德教化。 从这
                个意义上来说,英国社会的“整全性”在社会契约论产生之前已有历史
                和风俗的源头,光荣革命尽管摧毁了王权和教会的特权,却没有破 坏

                1. 恩格斯(1956)认 为,德国人相信唯灵论 ,他们从 哲 学 和 宗教 出 发 阐释 人类 的 普遍利
                益;法国人相信唯物论和经验,认为它们通过民族的和普遍的方式起作用。 英国人没有
                普遍利益,只有“单个利益”,即使作为整体行动时,英国人也是从个人利益出发。

                                                                          · 93·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