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0 - 《社会》2025年第2期
P. 220
在“生活”与“理想”之间:涂尔干的行动社会学大纲
教生活的研究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切之中。 其中,《宗教生活的基本形
式》作为涂尔干最重要的作品,集中展现了他对于行动问题最深刻和最
系统的论述。
借助上述对著作史线索的重新梳理, 本文首先尝试将涂尔干行动
社会学的理论大纲划分为“常规行动”与“创造行动”两种行动类型,分
别对应于普通大众与知识分子这两类现代社会的重要行动者, 并分别
聚焦于“生活”( life)与“理想”(ideal)这两个核心概念,以此展开对现代
人行动图示之生成机制的分析。 其次,通过将上述文本置于涂尔干所处
时代的思想与政治语境中, 结合涂尔干在德雷福斯事件和第一次世界
大战期间留下的系列文本以及其晚年关于社会学的最终论述 (《论道
德》等遗稿),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涂尔干对现代社会中学者与公民之关
系的认识,深入理解作为知识分子的涂尔干“以社会学为志业”背后的
深沉政治关怀。
三、 现代性的行动问题: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分离
“行动问题”是贯穿涂尔干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涂尔干在将自己
的社会学事业视为“道德科学”的同时,将之界定为“行动科学”(帕森
斯,2012;陈涛,2019)。“行动问题”在涂尔干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与他寄
希望于社会学这门“新科学”在社会重建与道德改良中扮演的角色有着
紧密的关联。 阿伦特(2017:213-232)在《人的境况》中曾提出一个重要
洞见,“思考”与“行动”的分离在西方社会思想史上有着漫长而深远的
根基,这种古典理性主义通过笛卡尔的“沉思”进入现代世界之中。 笛
卡尔借助孤独的心灵与客观的世界之间的相互区隔, 确立了现代科学
诞生的前提条件。 由此,现代科学塑造了一种身心分离的人格状态,同
时带来了现代人生活世界的异化与公共领域的衰落。 涂尔干早年接受
过法国哲学的训练,还在中学教授过哲学课程,他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继承了笛卡尔式理性关于主客二分与身心二分的基本预设, 并将之转
化为一个命题———现代人作为思考者和行动者的双重属性。 不同于阿
伦特的哲学批判, 涂尔干对笛卡尔式科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社会学分
析,由此奠定了他理解现代性条件下人之“思考”与“行动”属性相分离
问题的基本思路。
·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