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8 - 《社会》2025年第2期
P. 218
在“生活”与“理想”之间:涂尔干的行动社会学大纲
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中对澳洲社会的集体欢腾和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
在密切集会中创造理想等现象的理论分析, 约阿斯认为涂尔干的理论
展现了在神圣时刻或革命时刻人类行动的创造性特征。 在这个意义上,
涂尔干的行动理论超越了康德主义的规范行动与功 利 主 义的理性行
动,蕴含着一种对创造性行动的理解。 但约阿斯进一步认为,涂尔干行
动理论的局限在于忽视了在日常社会互动中产生新道德的可能性,而
这恰恰是以杜威和米德为代表的美国实用主义行动理论的长处。 这一
判 断 暗 含 了 以 美 式 民 主 底 蕴 来 批 评 涂 尔 干 的 精 英 主 义 倾 向 的 意 涵
( Joas,1996)。 相比之下,美国学者贝拉(Bellah,1973)和英国学者米勒
(Watts鄄Miller,2012)则更重视“信仰”或“观念”维度在涂尔干宗教研究
中的重要性,认为“理想”构成“神圣”在现代社会中的功能等价物。 不
同于罗尔斯和约阿斯的判断,他们认为,“神圣理想”作为涂尔干社会学
的核心概念并不意味着涂尔干思想的保守性,因为现代社会的“神圣理
想”正是建立在对作为行动者的“个体”(individual)从属于普遍“人格”
(person)的尊重的基础之上。 在这个意义上,涂尔干的社会学为自由主
义提供了一种社群主义式的辩护(Cladis,1992)。 1
在英美学者对涂尔干行动理论逐步发掘的基础之上, 以卡尔桑提
(Karsenti,2012,2021)和 卡 莱 加 罗(Callegaro,2012,2016)为 代 表 的 法 国
本土学者尝试通过行动理论重新思考涂尔干社会学思想的“法兰西特
质”。 他们认为,涂尔干的社会学为法国乃至整个现代社会留下了重要
的思想遗产:面对法国大革命遗留的道德与社会重建问题,涂尔干将社
会学确立为一种独特的现代性认知模式,展现了在科学、道德与宗教分
化的现代性条件下,实现身体与心灵、理论与实践、思考与行动重新统
1. 美国学界对涂尔干行动理论的发掘围绕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解读展开,不同
理论范式之间的争论源于它们各自强调涂尔干宗教定义中的信仰维度和仪式维度这两
个不同的侧重点。 柯林斯( Collins,2004)和罗尔斯(Rawls,2005)的解读突出了宗教生活
中的仪式维度。 其中,罗尔斯提出“建构性实践”的概念来分析在现代社会面对面的互动
之中,行动者如何创造出一种正义规则来维持秩序,因此“正义规则”构成她理解涂尔干
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 Rawls,2021)。 而米勒(Watts鄄Miller,2012)和韦斯(Weiss,2012)等人
则强调宗教生活中信仰维度的重要性, 提出在对从原始宗教社会到现代世俗社会的分
析中,“理想”一直都是涂尔干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 约阿斯( Joas,1996)同样发现了“理
想”概念的重要性,认为如何创造新理想才是涂尔干行动理论的核心问题。
·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