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35
社会·2024·6
个人(罗思文、安乐哲,2020:106)。所以,身份或角色会更加听从自我的
声音,名分则偏向由位置和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七)因为名分的关系性作用,一个人在自己位置上做人或做事会
顾及其他每一个位置上的人的脸面,也会在家族、团体或地方等意识方
面顾及自己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诸如光宗耀祖、有辱祖先、欺师灭
祖、给某人脸上抹黑等。 这可以约束个人在群体内外的各种行为表现。
(八)名分运作中的现实感促使个人在认知上获得了一幅关系脉络
全景图。 这个全景图使得一个行动者清楚地了解自己上下、前后、左右
的成员,从而可以准确地规划自己的行动路线,以确保自己所说的话和
所做的事准确无误,同时也抑制了自我放任和我行我素。 由于名分抑制
了自我的所作所为,进而导致自我走向碎片化,也促成个人善变和迎合
情境变化的本领。
(九)场域同一性中的权力关系会形成各个门阀、圈层、地方势力,
以及各个子系统或派系之间的争斗, 导致它们相互兼并、 投靠或被消
灭。 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分既可以用于个人关系,也可以用于组织或国
家关系(张启雄,2007;张佳,2012;许倬云、张广达,2015),以便在个人、
帮派、江湖、官僚体系、国与国的关系上都有顺序排列,同时也导致中国
人喜欢翻历史旧账或不断寻根(王东杰,2004)。
( 十)名分的规范性一面(阳面)在于遵守人伦,做人本分,隐秘的一
面(阴面)则在于情面或情分。情面或情分表现在个人私交方面,其中的
运作可以大大降低彼此的权力距离,也可以用来打压对手。 名分的另一
个变种是“名节”,含义是不惜代价地守住名分内核中的高尚情操或傲
骨。 这一点也恰恰证明名节一般用于已经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名人。
( 十一)名分的源头在礼,它在价值层面形成了一种正统史观,用以
评判历史上的帝王继位、家世渊源、组织人脉等的合法性,也构成了一
套中国人处理日常事务的是非评判标准。 比如,名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
人说话做事是否得当或有没有越界, 也可以衡量一个人所做之事是分
内的还是分外的、言行是否过分等。
(十二)由礼而来的名分虽然建立了关系运行框架,但不意味着它
在现实政治与社会中可以顺利实施,而是会存在一定的张力和矛盾,比
如,忠君与孝亲、法律与人情、正直与私恩、正统维持与权宜等方面的矛
盾,均造成了礼学应用中的各种争论,也被历朝历代的礼学家反复论证。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