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34
何谓“名分”?
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做出以下小结:
(一)“名分”是礼制的操作化,也可以说礼是名分运作的规范之和。
不同场合的名分运作之所以能归于礼, 在于礼能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格
局,即“场域同一性”。
(二)在场域同一性内建立的客观关系是由天人之际所贯彻的纵向
权力而呈现的对应性关系构成的,包括由天帝、天子、各祖先等组合而
成的一贯到底的社会总体排序。 位置的妥当性、适配性和正当性需要有
天地君亲师做各种连接。 它们往往锁定了一个人的终身关系,进而使任
何形式的破防都叫“乱大伦”,也被视为大逆不道,需要以某种戒律或法
律加以惩处。
(三)场域同一性实践的基础模板按宗法制、服制得以延展,所以,
其中最为根本的人间排序是族中的辈分行字序列, 其他群体则模仿行
辈或赐字作为入行时间的先后标记。 这表明名分的建立既有天然关系
(亲缘),也有社会关系(团体),其正当性都要以合规的仪式方式加以
确认。 同理,名分的解除也需要以正式的方式结束,并伴以经济方面的
重新定义。
(四)身份或角色只停留于各自的关系构成或各自的互动情境,其中
的等级排序是自然显现或可以作为社会结构的分布情况而获得的某种
认知。 因为名分所要求的“关系性”可以分为先赋性和获致性,所以,凡
是血统、辈分、年龄、性别、婚姻、资历、必要仪式等均可确立名分,而后
天的性格、品行、才情、能力和业绩等则无足轻重。假如一个人因为获致
性因素导致他与其他人的先赋性地位齐平, 那么先赋性因素依然比获
致性因素更具优势。
( 五)场域同一性导致不同的圈层、专业领域、商业活动等虽然有自
己的权力关系,比如专业能力、业务能力、个人影响力等,但都比不过行
政权力,或者说,有了行政权力也就有了其他权力。
( 六)按照西方的自我概念,一个人身份或角色的改变并不会改变
他的“自我同一性”。虽然说一个人在不同场域或情境中拥有不同身份,
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无论如何,其背后的自我是延续、一贯且稳定的,或
者说,一个人所拥有的自我不会随着环境或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
名分的运行逻辑在于,当一个人在群体或网络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时,他
的人格特征甚至日常言谈举止都会发生全方位的改变, 就如同变了一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