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33

社会·2024·6

           子·定法》)。 比如,在一种名分关系脉络中,一句话能不能说,和这句话
           本身是否正确或合理无关,关键是要看谁有资格这样说;一件事能不能
           做,问题不在于事情本身,而要看是哪个位置上的人去做。 为什么中国
           人在日常互动中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判断一个人说话过不过分, 或者可
           以斥责对方:“你凭什么指手画脚! ”“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你算老
           几!”因为此时此刻他的关系坐标在告诉他,什么样的话谁能说,什么样
           的事谁能做。
               一个人一生由天地君亲师所构建的关系固然重要, 但这绝不意味
           着一个人没有其他关系。 当一个人不在这类关系中时,他所参与或经历
           的各种社会交往都是身份或角色的体现。 在这一点上,我们尤其需要分
           辨社会学意义上的分层、阶层或者组织内部的地位不平等概念。 因为单
           纯由一个人的地位、 财富或荣誉等所形成的序列并不指向同一场域中
           的关系尊卑,更不表现为一种难以更改的命运安排。 而在一个类似的组
           织系统中,当其机制运行是依靠那些可变更的个人属性时,诸如业绩、
           能力、文凭等,名分运行就会停止。一个可以比较的例子是,如果有一个
           江湖门派,二师兄的武功远在大师兄之上,那么会有两种排名,一种是
           按武功高低排序,一种是按辈分或先来后到的顺序排序。 前者因为属于
           个人属性中的可变因素,名分便失去了意义,后者则因为属于个人属性
           中的不可变因素,名分之意就出现了。 除非此人自己开宗立派,否则他
           会永远在师弟的位置,这是许多不服者或有能耐者另立门户的原因。 所
           以, 在一个礼的统一架构中, 不同的层级和支脉均有自己的渊源和系
           谱,任何家族、群体、组织或宗派也都有初生、发展、壮大、衰落等过程,
           所以, 名分之争会导致那些有实力或势力的群体去兼并势单力薄的群
           体,并从中重新确立新的名分,这就是所谓的“收族”和“收编”。 个人如
           此,组织亦如此。
               名分虽然看重那些不可更改的个人属性, 但人与人之间的私交或
           感情可以带来名分的变种———“情分”。 从中国人的阴阳认知框架来看,
           名分是权力关系所规范的阳面,情分是私交或交情形成的阴面。 前者受
           制于各种伦常礼仪,后者则为人情和面子的施展打开了方便之门。 所谓
          “面子功夫”,就是指一个人在确保名分的前提下,用情分游刃有余地应
           对各种情况。
               通过以上对于名分的含义、 相关概念组合比较与中国礼制文化的


           · 26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