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31

社会·2024·6

           于是,大礼仪事件导致了看起来相互统一的礼制、名分、孝及其纵向权
           力之间其实存在现实运行上的冲突, 并导致坚守宗法制度的大臣最终
           被贬或被杀。 可这些都是在嘉靖坐稳了皇帝之位后的事,表明纵向权力
           是维持场域同一性的根本。
               在这里,名分需要引伸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由名分确立的对应性
           有时候还含有所有权的问题。 《商君书·定分》中有一个例子,说一只兔
           子可以被众人追捕,是因为它尚无归属,而一旦被放到菜场里,就不能
           拿着就走,因为这时它有了“名分”。这里的名分显然涉及一种经济上的
           归属,因此,名分所建立的权力对应性还不只是血缘的、契约的、结拜
           的、 有正式仪式加入的等, 有时也包含经济上共享或一定物质性的占
           有。 也正因为这一点,当解除某种名分关系时,比如婚姻、群体等,在一
           定程度上也要对其物质占有性做出相应的处置。
               名分在行为上的实际表现也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再现。 比如,在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贾宝玉因为一来与伶人来往,二来开罪忠顺府,
           三来由于贾环在他面前说了金钏投井而死的事,导致贾政大发雷霆,被
           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这次挨打的情节有贾宝玉与父亲、王夫人与丈夫、
           贾母与儿子之间互动的生动描写, 而这些人物关系及其言辞和动作都
           是根据各自在家中的名分表现出来的。 从外围讲,贾府中有从各处收养
           的小厮和丫鬟,他们平日的所做所为都要听主人的吩咐。 其中的一个复
           杂性是,家中主人过多,不同的仆人伺候不同的主人,所以当主人之间
           出现矛盾时,他们要分清谁是家中地位最高的主人。 再回到几个关键人
           物关系上,贾政是事件的核心人物:儿子与他的关系是孝顺、害怕被挨
           打;妻子与他的关系是顺从、劝告且以死相逼;贾母与他的关系是依仗
           孝道观念对儿子进行教训、胁迫等。 从这里我们发现,关系全景图的确
           使每一个人都在了解全部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
           由关系所牵制的能说能做或不能说不能做的事情。 反之,如果一个人虽
           然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 但心中很难出现这样一幅事关全体成员的全
           景图,那么,单凭自己的身份或角色也是无法恰如其分地应对纷繁复杂
           的动态情境变换的。 以贾宝玉挨打的事为例,如果他只知道自己作为儿
           子犯了错就得受父亲的责罚,这就仅限于父子之间的关系了。 可是,在
           贾宝玉的意识中,他固然躲不过挨打,但也知道贾母不可能听之任之,
           贾母疼爱自己,又是打他之人的母亲,所以,只要贾母赶来,他能看到场


           · 24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