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社会》2024年第6期
P. 26

何谓“名分”?

                    显然,名分运行需要这种被统一化了的权力网络,尽管在真实社会
                未必一定如此, 但它主要的效用在于人们会在认知上建立一种一元化
                的尊卑比较图式。 以这种认知图式返回现实社会,这一场域也就更聚焦
                于直接关系而非间接关系了(努瓦利耶,2009:12)。 位于这种场域的个
                人更在乎的不是一个稳定的“自我”,而是要在这个权力网络中找到自
                己的准确位置。 当然, 由礼所建立的权力关系本身此时也不会直接显
                现,因为它已经被仪式、装束、举止、音乐、建筑布局,尤其是交际辞令
                等文饰过了。“礼”在格局上所具有的“一体性”同时具有“整体性”和
               “践行”之义,即礼统之于心曰体,践而行之曰履。“《周礼》是立治之本,
                统之心体,以齐正于物,故为体。 贺玚云:‘其体有二,一是物体,言万物
                贵贱、髙下、小大、文质,各有其体。 二曰礼体,言圣人制法,体此万物,
                使髙下、贵贱各得其宜也’”(转引自吴飞,2020)。 这种统一性使得中国
                人可以把原本属于家庭内部的“孝悌”行为放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层面
                去讨论,使得原本并非连贯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整合到一种连
                贯的行为方式中去。 唐太子的宾客崔沔曾云:
                         窃闻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圣人因之,然后制礼。 礼教之
                     设,本于正家,家道正而天下定矣! 正家之道,不可以贰;总一
                     之义,理归本宗。 所以父以尊崇,母以厌降,岂亡爱敬,宜存伦
                     序。 是以内有齐斩,外服皆缌,尊名所加,不过一等,此先王不
                     易之道。 前圣所志,后贤所传,其来久矣。
                                                     (《旧唐书·列传》卷 138)
                    在这里,对应前面所说的“自我同一性”,笔者把后者称为“场域同
                                   2
                一性”(field鄄identity)。 必须要指出的是,场域同一性并不否认个体会以
                不同角色或身份在各自情境中行动, 但认定这些分化了的场景均可归
                于一个更高层次的总体性框架。 比如,教授与官员本来各有各的身份或
                角色,也各有各的生活和工作场域,即使他们在现实中相遇、相识,也只
                是情境中的角色互动。 可场域同一性把原本一种可以在社会结构中理
                解的身份或社会互动中理解的角色,纳入一个整体认知框架进行排序,
                然后看出每个个体的地位高低, 进而使得进入该场域的人都知道如何
                在其中端正自己的言谈举止。
                    据此,场域同一性给予社会成员一个趋向一致的认知,即每个社会

                2.此处的“identity”具备英文词条解释中的“oneness”的含义(Merriam鄄Webster,1976:568)。

                                                                          · 19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