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51

社会·2024·4

           分沉醉于优绩主义营造的“幻象”———认为自己的成功完全源于自己的
           能力和努力。“精英的傲慢”主要表现在精英学子对二本学生的归因中,
           而不是对自己的归因。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精英学子习惯于使用“隔离
           偏向型图式”,同时,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谦虚”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精英在归因自己时的傲慢。因此,“上下有别”现象部分地印证了优
           绩主义会带来“精英的傲慢”,但与西方情境存在不同之处。

                六、“先赋应得”:对优绩主义陷阱的缓冲

              “上下有别” 现象揭示了不同学生群体在教育成就归因上的分歧,
           部分印证了优绩主义陷阱的存在,然而,不同学生群体间也有很强的归
           因共识。 笔者分析发现,学生们在家庭(出身)、天赋和努力三个因素上
           存在明显的归因共识 (见图 4 坐标系中心重合度最高的三个因素):一
           方面与优绩主义主流叙事所称颂的那样, 他们强调个人后天努力的关
           键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同样承认出身、天赋等先赋性因素的“应得”,
           赋予其道德正当性,即认为因出身、天赋等非个体可控的因素导致的后
           天差异是正当的。该观念可概念化为“先赋应得”。笔者通过反复编码发
           现, 学生们之所以认为“先赋应得”, 主要出于三个理由:“自然而然”
          “后果论”和“伦理本位”(见图 7)。“先赋应得”观念不仅存在于城市籍
           精英学子和农村籍二本学生中, 同时存在于农村籍精英学子和城市籍
           二本学生中。 这种观念显著区别于西方社会中的正当性观念,是中国优
           绩主义观念背靠的观念基础之一,其有利于社会团结,是缓冲优绩主义
           陷阱的文化基质,但也隐藏着另一种文化陷阱。

















                               图 7:“先 赋 应 得 ”及 其 观 念 基 础


           · 44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