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44
优绩主义陷阱的本土检视:从“上下有别”到“先赋应得”
同模块进行比较分析(先进行组内比较再进行组间比较),并绘制“2×
2”的定性示意图(见图 4),以呈现两个群体在高考归因图式上的分歧
或共识。 图 4 的每个象限代表一个模块,从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分别代
表“精英学子归因对方”“精英学子归因自己”“二本学生归因自己”和
“二本学生归因对方”。 图中的椭圆表示被访者直觉性归因中提及的因
素,具有位置和面积两个属性:( 1)椭圆的位置代表因素在不同模块中
的共现程度,椭圆横跨多个象限则代表该因素在相应模块中均有出现;
(2)椭圆的面积代表不同因素的示意分数,面积越大意味着示意分数越
高,学生对该因素的直觉性程度越强。 因此,椭圆面积越大且位置越接
近原点则表示该因素在不同群体、 不同归因任务中的直觉性程度和共
识性程度越强。
由图 4 可知,从组内比较的情况来看,每组学生在归因自己和归因
对方时所采用的图式均有差异, 精英学子组在归因自己和归因对方时
的因素区别较大,二本学生组的区别较小。 结合两组学生在归因时所使
用的话语方式来看,精英学子的归因属于“隔离偏向型图式”,二本学生
图 4:归 因 图 式 的 坐 标 系
·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