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社会》2024年第4期
P. 207

社会·2024·4

                    一种统一体的情感将诸侯国的家族及其田、臣统合起来。
                所有这些形成了人与事物的封闭组合。 领地周围应该围绕着
                一块高地或一条沟渠,这不只是标记一个简单的边界,还是一
                个完全封闭与完整自主权的象征。 一个诸侯国就形成了一个
                永远延续、不断被独属于其诸侯的德滋养的整体。
                                                    ( Granet,1952:128)
               诸侯之家与领地通过圣地献祭的方式确立了密切的结盟关系:诸
           侯之德保证了所在地方的一切繁殖与丰产之源, 诸侯主持着祖先与社
           稷的仪式,并不断通过更新与圣地的联盟来确立其声望,只要诸侯之家
           没有衰落,诸侯国的领地也就不会消亡,但诸侯之德只能顾及自己领地
           的部分,诸侯也只能对滋养他的土地施加影响,一个领地的诸侯要想兼
           并另一块领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也兼并了另一块领地上诸侯家族
           之德。
               至此,封建群体中已经呈现出双重社会凝聚的形式:一方面是地方
           群体的不可分团结, 另一方面是根据年龄与土地等多样标准而划分的
           基于共同体精神的等级制。 封建群体内部的关系仍然与群体间的关系
           相互制约。此时,群体间的关系仍然呈现为两个原则的交叠。一方面,自
           农民宗教时代开始的以互惠和交替呈献为原则的“外婚制”仍然延续下
           来,只不过原本氏族的“外婚制”首先转变为姓的“外婚制”,而只有诸
           侯之家有姓。 因此,诸侯国的“外婚制”被限定在诸侯的层面,封臣或贵
           族的“外婚制”则同时是领地的“内婚制”。 同时,互惠的原则已经与声
           望的原则相交叠,这表现在,贵族群体内部的等级制已经通过“媵妾制”
           对一组婚姻数量的规定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封建群体已经处于同一个
           竞争体系。 葛兰言说得很清楚,正是从这一竞争体系中,人们可以看到
           封建秩序既不依托于契约系统,也不基于对身份的尊重,而是基于对声
           望竞争的计算,每一个诸侯都致力于增加家族之德的声望。 这时关于声
           望的价值安排已经变得更为复杂。 声望还与宝藏有关:一方面,宝藏附
           有不可转移的宗教之德, 比如作为权力 征 象的 护 城 圣 物 既 具 有 遗 传
           性,又随着长时间持有而增加价值,在声望竞争中既发挥作用也受到
           威胁;另一方面,宝藏具有战利品的特征或者远处奇异的来源。 同时,
           封建战役也是声望的证明,但结果总是导向女性与礼物交换等交替呈
           献的形式。


           · 200·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