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97
社会·2023·3
2
面案例克里昂(Cleon) 身上,修昔底德也没有使用这个词汇。 然而,韦
伯却接纳了后来哲学家们的看法, 认为伯里克利和克里昂都属于那种
通过煽动群众来掌握权力的领袖(芬利,2016:30-31)。 韦伯(2005:744)
甚至认为,伯里克利才是第一个被冠以“群众煽动家”称号的人。
韦伯( 2004:225)将政治煽动家分为两种,一种是克里昂所代表的
专横残暴、只为一己私欲而追逐权力的领导者;另一种是像伯里克利这
样的领袖人物,他公正客观,具备韦伯所称赞的责任感和判断力。 这里
的重点在于,尽管二者追逐权力的方式不同,所服务的对象也不同,但
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煽动性”。 换言之,韦伯赋予了古代哲学家(包括
修昔底德)所厌恶的特质以积极的含义。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史学家往往
对演说家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利用公民大会的“无知和情绪化”达到自
己的目的。 政府虽名义上是民主制,但由于每个当领袖的人都为了权力
百般讨好反复无常的人民, 这种情况下制定的政策在修昔底德等人看
来一定会导致重大的错误。 即使在不反对修辞学的亚里士多德那里,
“群众煽动”也往往被视作僭主们获得权力的手段。韦伯却认为,希腊的
民主化与群众煽动家的崛起是一体的,韦伯的追随者芬利( 2016:46)曾
清晰表述,“若没有这些政客,这一体制根本就不会运转”。 人民的政治
参与维系在这些领袖的政治表演上, 群众煽动家是雅典政治体制中的
结构性因素。 3
韦伯对伯里克利的赞赏并非出于对古典的怀旧, 他把这种政治家
精神用于对当代民主制以及德国政治的批判中。 一方面,韦伯认为一个
负责任、 有理想又脚踏实地的领袖对政治自由有巨大的助益; 另一方
面,他也看到了像克里昂这样的领袖会给政治带来巨大的危害。 韦伯对
俾斯麦的批判就体现了后者。 韦伯将俾斯麦看作“满脑子成见的狂热煽
2. 克里昂(公元前?年—前 422 年),活跃于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的
古雅典政治家与军事将领,出身富裕的皮革家庭。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和阿里斯托
芬均对其持有异议,认为他是该战争的挑动者之一。 克里昂早年因反对伯里克利受到挫
折,后来在伯里克利死后 成功崛 起,掌权 期间他 竭力纠集其他 希腊城邦反对斯 巴达,最
终在和斯巴达交战的安菲波利斯战役中阵亡。
3. 芬利还强调,“煽动群众” 是维持民主制有效运转的手段,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共
识。 公民的自由受到了约束,是一种克制的参与。 与此同时,领袖也处于一种“精神紧张”
之中,那是演讲者自身受制于听众的表现。 在这种修辞关系中,演讲者和听众处在彼此
的制衡之下,因此,这个过程并不完全是前者对后者施加权力(芬利,2016:41)。
·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