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77

社会·2023·3

           的“客 观 ” 证 明 形 式 转 变 成 在 科 学 家 这 里 的“客 观 ” 证 明 形 式 。         26 !!
               从“言说与聆听”到“观看”之表达形式的变化,意味着一种现代知
           识人的兴起:以“理性”和“激情与灵感”为内核的现代性主体,必须要
           与客观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其神圣性的证明。 这二者之间强
           烈的亲和力堪称前述“精神分裂症”的新形式。
               此种客观性的兴起与现代社会中“官僚制”以及知识市场化的出现
           直接影响了知识生产(克拉克,2013;伯克,2016:163),包括论文中的各
           种“目视形式”,如数据化表格和图形等越来越成为主流以及以期刊发
           表制度和匿名审稿制度为代表性特征的学术评价系统的最终确立,等
           等。 此种理性化进程实际上定义了一种新的精神气质或者说思考形式:
           以价值中立( value neutral)这一“客观”的方式思考,并将其视为新时代
           心灵理性化之代表,也就是学者所应该具有的“道德”与思考方式。
               对于韦伯来说, 此种方式意味着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代表的新时代
           的到来。    27  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个体的卡里斯玛激情状态与理性化状态
           紧密关联,互相排斥又互不可缺。 一方面,现代知识人在不可把握的卡
           里斯玛激情驱使下, 既通过理性主义方法论将世界除魅, 同时又陷入
          “铁笼”一般的客观性制度,在其中受到压抑,变得异化。 另一方面,卡
           里斯玛激情所具有的对抗性、个体性的“英雄品格”,又对于冲破已经丧
           失了“精神”或“灵魂”的官僚制度这样的现代性“铁笼”至关重要。                         28

           (接上页)  学之中。 克拉克的这一研究是建基在西方学界诸多思想流派长期思考的基础
           上的。 在现象学的传统之中,韦伯的同时代人胡塞尔已经清晰认识到了这一现代社会在
           知识上的显著特征(Husserl,1981:193)。 弗格森(2010:37)同样认为,现代人在知识上的
           经验与特征都与一种现代性的观看/视觉意义上的结构相对应。 这一结构正与现象学自
           身最重要的方法论相吻合。 追求自明性和确证性的现象学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特殊的
           观看或审视方式,而非接受某种立场或采取某种视角”(弗格森,2010:52)。
           26. 波普尔(Popper,1972:106-152)所提出的“无认知主体的知识论”(epistemology without
           a knowing subject)以及对于作为客观性知识世界的“第三世界”的强调,也与此种主观—
           客观结构相吻合。
           27. 除了韦伯 ,滕尼斯(2019:278-79)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对“本质意志”与“抉择
           意志”这两种精神气质的讨论,尤其是对“共同体”中以“道德”为实质特征的思考方式与
          “社会”中“意识性”、理性化思考方式的比较和关于科学的讨论,在其中也可以看到类似
           的思考。
           28. 关于卡里斯玛与官僚制度之间的巨大张力和复杂关系,韦伯(2019)本人在《经济与
           社会》第 3 章尤其是第 14 章中已经有完整陈述,另外还可参见布鲁恩(Bruun,2007:266 -
           270)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层面上的理解和苏国勋(2016:199-204)对卡里斯玛之(转下页)

           · 70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