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社会》2023年第3期
P. 105

社会·2023·3

                                                                      8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开宗明义地区分了这两种言说方式 :修
           辞术(说服的艺术)总是向众人演讲,而辩证法(哲学言说的艺术)可能
           只作为两人之间的对话(阿伦特,2016:30)。 苏格拉底将他过去用于城邦公
           民和青年身上的讨论方式用到法官身上,并且坚信他能通过这种方式和法
           官彻底讨论整个问题,结果就是当他相信自己能够达到真理时,却在权
           威(法官)面前失败并被处死。 这一事件极具戏剧性地展现了真理和意
           见之间的张力,当苏格拉底试图用真理来“命令”法官时,他所采用的就
           不再是说服的方式,并且他也无法证明他的真理比其他人的意见高明。
               说服不可能从真理中产生,说服只能来自于意见,只有说服才考虑
           如何衡量并应对大众 (阿伦特,2016:31)。 苏格拉底能够在城邦公民中的
           优秀者和年轻人那儿轻易取得说服上的胜利, 在面对法官时这种说服
           却不管用了。柏拉图因此对修辞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很明显,苏格拉
           底的遭遇向我们显示:唯有统治权或可确保哲学家尘世的不朽,而城邦
           被认为是应该为其所有公民确保尘世的不朽”(阿伦特,2016:30)。
               在阿伦特看来,柏拉图走得太远,背离了苏格拉底对城邦本身而非
           对哲学生活的关切。 尽管苏格拉底可能是系统使用辩证法的第一人,但
           苏格拉底并不将辩证法视为修辞术的对立面,“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把
           辩证法的结果和 doxa(意见)相对立”(阿伦特,2016:31)。 意见的敞开是政
           治领域的独特经验,这是民主生活的重要基础:
                    苏格拉底所说的意见不是主观的想象和武断, 也不是对
                所有人都有效的绝对之物。 我们假设,由于每个人在世界中的
                位置不同, 因而世界向其的展现也有所不同; 世界的“同一
                性”,即它的共通性,如古希腊人所说的“是所有人共有的”或
               “客观性”(从现代哲学主观性观点来说) 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同一个世界向每个人敞开,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
                因位置不同而产生了各自的意见,但“你我同样都是人”。
                                                    (阿伦特,2016:31)


           8.“修辞学与辩证法相对应,因为二者均探讨所有人或多或少能够理解的事物,而 不局
           限于任何 具体学科……但是,二者之间 也有区别:对修辞学来 说,依据确凿的论 证来行
           事和依据道德企图来行事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修辞者’;但对于辩证法而言,一个人称为
          ‘诡辩者’是因为他有某种道德企图,‘辩证法学者’则单指那些将论证建立在认 知能力
           而非道德企图之上的人。 ”(亚里士多德,2011:3)

           · 98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