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81

社会·2023·2

           上的邻近优势率先派部队进入东北, 但一边受制于苏联斡旋于国共之
                                                            37
           间带来的不确定,一边在合法性压力之下,身处“七无” 的尴尬局面而
           难以站稳脚跟。 因此,国共两党都不得不调整各自的接收方案以应对上述
           的压力(见表2)。

                         表 2: 东 北 接 收 前 期 国 共 对 苏 关 系 的 基 本 策 略
                       苏联              国民党                  中共
                                                  受苏联态度摇摆的影响, 先期徘徊
                承认国民党对东北的行 行政权虽受承认, 但军队
                                                  于城市与农村之间; 而后因受迫于
            军政  政权, 但不积极配合军 登陆受阻, 无法实现军政
                                                  合法性压力和自身实力, 退出大城
                队登陆              配合下的政区接收
                                                  市,分散至北部中小城市及农村
                继承日本在东北的拓殖 主权优先的观点占主导,
                                                  以苏联为主, 在东北最南端的旅大
            经济  成果,以保证其在东北亚 拒绝苏联撤军前谈经济合
                                                  地区与苏联尝试合营     38
                地区的利益及出兵军费       作
                将国民党党务活动认定 受苏联和内部派系斗争压 在城市中不公开活动, 但可在农村
            党务
                为“反苏”加以压制        制,在接收中基本上无作用 放手自为
                                 由“双重接收”调整为以工 从独占东北的根据地建设方案调整
           !!接收方案调整              业复员为主的经济接收方 为放弃铁路沿线与大城市、 转赴农
                                 案                村开辟根据地的方案
               在苏联于 1946 年初撤军时, 国民党的占领区仅止于东北南部,其
           实际上已失去了以政区规划东北的可能性, 从而被迫转向以经济区接
           收的方向来布置方案。 共产党则在被迫放弃大城市及核心工业区后,转

           37. 黄克诚在 11 月 26 日致电毛泽东时将部队在东北的情况概括为“七无”,即“无党(组
           织)、无群众(支持)、无政权、无粮食、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等”,提出“以一部主
           力去占中小城市,建立乡村根据地,作长期斗争之准备”,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回电称“可
           直接向东北局请示和提出建议”,11 月 29 日当天, 黄克诚急电东北局提出建议 (黄克
           诚,1994:196-197)。
           38. 根据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的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苏联在战后对旅大地区实行军
           管,即承认中国对旅大地区的行政权,但苏军可长期驻守旅大地区。 就地理位置来看,旅
           大地区既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枢纽, 也是军工生产的重要基地, 因而对国共的接收来
           说,这里也是一个重要争夺点。 不过有碍于苏联军管的现实,国共两党皆无法发挥各自
           组织原则及组织体制上的优势:国民党一方面受条约限制,一方面在战后初期与苏联关
           系恶化,自二战结束至 1949 年撤退台湾,其力量始终未能踏足旅大地区;而中共虽然在
           1945 年底即派韩光、刘顺元等干部组成地委前往旅大开展工作,但中共一切行动皆受苏
           方监督,自由行事的空间极为有限,参见:韩光,1997;《苏联红军在旅大》,1995 年,大连
           市史志办公室著,内部资料。 因旅大地区情况特殊,东北局在 1945—1948 年间给予旅大
           地委以相当程度的自主权,可实行与其他解放区不同的工作方法,中共在旅大地区的一
           切活动空间都受制于“苏联军管”的现实,因此与本文重点讨论的体现政党能动性的组
           织原则发挥有所区别,故后文重点讨论的“东北”之地理范围不包括旅大地区,特此说明。

           · 74 ·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