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77

社会·2023·2

           的交涉和博弈,将行政接收和经济接收之间潜在的紧张关系凸显出来。
           对于中苏间的经济合作,国民党内部一直有不同的声音。 时任行政院长
           宋子文、 外交部长王世杰二人的态度可代表当时国民党内部“国家主义
           派”的看法,即以主权接收为先、经济接收在后。                     27  在接收前期,苏联在
           海陆两端不仅未能提供协助,反而极尽拖延之事,因此国民党“后方”官
           员大多对苏联之立场予以质疑。 同时,国民党方面还意识到,无军队保障
           的行政接收仅是徒有其名,而“中苏合作”式的经济接收也与其“将东北
           与内地工业密切联系”的设想相距甚远。 与之相对,张嘉璈和蒋经国二人
           则是“经济优先派”的代表。 他们虽然并不认同苏联提出的经济合作方案
           及“战利品论”,但考虑到中共部队已经进入东北且兵力不断扩张的现实,
           加之在“前方”体认到对苏关系的亲疏会直接影响接收的推进程度,因
           此主张先恢复东北的经济,认为政治和军事的问题可随之化解。                           28 !
               上述分歧在表面上看是国民党高层内部关于“行政与经济接收孰
           先孰后”的意见之争,其实质则是国民党将战后东北视作“政区”而非
          “工业区”的建国方略与苏联所倡的“经济合作”方案之间的张力。 苏联
           的方案实际上是要延续东北在日俄统治时期“主权”与“开发控制权”二
           分的局面,意图通过经济合作直接参与到东北后续的经营中来,如此既
           可清除东北亚的威胁,也可在此获益。 然而,随着 1946 年 2 月英美两国
           单方面公布了《雅尔塔协定》,苏联要求外蒙独立及吞并旅大地区作为

           27. 根据张嘉 璈 日记记载,他曾在 11 月底返渝汇报期间,与时任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
           部长王世杰,以及熊式辉、蒋经国一同讨论合办工业的问题,宋子文当即表示,“以日人
           东北投资为苏方战利品,作为合作投资,出乎中苏条约范围之外,无论如何不能同意”。
           王世杰表示,“在未顺利接收以前,谈经济合作,无异甘受苏方之高压力,必引起人民反
           感,是以必须政治问题解决后,方可谈到经济谈判”。 国民党将日伪经营的工业视作战后
           对中国的赔偿,“处理敌产问题,事关赔偿,牵涉不只一国。 且莫洛托夫在本年 10 月 1 日
           接到分致协约国之吾方备忘录后, 曾承认赔偿问题应在将来组织之协约国管理日本委
           员会中讨论,故不便由中苏两国间单独解决。 经济合作具体办法,可在政治问题解决后
           讨论”(转引自姚崧龄,2014:559)。
           28. 张嘉 璈 曾在日记中称,“东北军事政治因时势所迫, 处于不利地位。 若经济再落空
           虚,则真名存实亡矣”,因此他力主由国民政府外交部同苏联方面交涉,建议“由中国政
           府偿以出兵费用,不便予以工矿股份”“惟以我个人接触所得之印象,则经济解决,虽不
           敢谓可完全顺利接收,然可望解决问题之一大半。 今政府负责人既如此主张,只有照搬”
           (转引自姚崧龄,2014:516、559)。 当张嘉 璈 在东北与苏方经济顾问谈判之时,蒋介石派
           蒋经国赴苏联直接与斯大林面谈东北问题,在关于日本经营工业的问题上,斯大林表示
           不可让步,坚持“战利品论”。

           · 70 ·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