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47

社会·2023·2

           主体”,如恽代英小说中的“甄新”一般。 这种道德人格是未来“大同世
           界”实现的基础:
                    吾自信无政府主义,即信当即刻为实际之预备,当以建设
                为破坏之手段,当速养民智民德,即大同生活之习惯,当使不
                正当之阶级畛域自然消灭。 (恽代英,1981:517)
               无论从理念还是形式来看, 阳明学和基督教社会主义的结社对互
           助社(以及随后衍生的利群书社)具有更根本的影响。 明代涌现出一批
           受心学影响的地方讲会,社团的主要成员是士人,尤其是未得到入仕机
           会的地方生员。形式上,讲会延请著名儒者讲学,号召、带领地方士人讨
           论学术精意,地方官员则扮演倡导和资助的角色。 讲会主要举办于地方
           乡邑的书院和寺庙,定期举行;学人的聚集讲学有时也会促发建设地方
           私学书院的活动。讲会的流程一般包括祭祀先儒、默坐自考、歌诗、学理
           问答、互证所学,直指过错和立(功过)簿自考(吕妙芬,2017b)。 无论形
           式或流程,互助社与阳明学讲会均有很多重合。 互助社每日集会,地点
           在中华大学,成员主要为武昌各校学生。“每次开会静坐五分钟,数息百
           次(后多改为静坐五分钟),继读前会记录,继每人报告一日经过,并讨
           论一切事毕,诵《互励文》散会”;这些仪式是为了“神圣会务”,“抖擞精
           神”,以免“疏忽天职”(张允侯,1979:118-123) 。心学讲会的祭祀先儒、
           默坐自考、歌诗也意在经身体操练达到冷静清醒的状态,这是因为“学”
           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而是一种具有精神向度和修身诉求的“身心
           之学”。
               在义理上,设置地方讲会反映出阳明学的经世诉求,讲道与身心操
           练均意在传圣人之教、维持社会秩序、重振地方风纪。                         8  这种以个人修
           身带动群体道德提升的理念,也体现在互助社的实践上。 事实上,互助
           社所做的“助人”事务并不多,除了集会本身外(更接近“自助”),还有
           办杂志、调查国货、分发“国货调查表”、街头演讲。 它的社会功能除了
           内部的组织和道德整合外,主要是起到宣传号召的作用,与“教化”的效果
           类似。 若不是阳明士人“发愤有为”之事迹的激励,我们很难理解他们为何
           将十二分的认真投入于这些事务,并认为它们有“改造社会”的效果。
               互助社的另一个理念来源是基督教青年会。 青年会的社会福音主

           8. 吕妙芬(2017b:85)认为,阳明学乡约、16 世纪东林党与地方士绅创办的同善会、互助
           会等慈善组织,同样是由经世理想催生的。

           · 40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