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144

共生与世界主义:帕克人类生态学视阈下的美国社会

                人类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的规定性看法,首先是一种个体性的判
                断, 因为“个体性天生就是一种不能与他者共享规范的‘豁免状态’”
                (比蒂、林玉珍,2018:9)。 帕克就是如此。 他常年游走在公共规范之外。
                不仅他的实用主义的知识立场, 更重要的是他的生命历程总是会修正
                他的同化理想,转而成就一种与现实相妥协的想象。 为了理解帕克的这
                种立场,对帕克的生命史及其精神气质的解读势在必行。
                    费孝通( 2001:257-258)认为,帕克的社会经历可以分成三段:(1)
                他早年的学校生活和 11 年的记者生涯;(2) 他在美国南方和黑人在一
                起生活的 7 年;(3)他的长达 31 年的后半生,包括他在芝加哥大学的教
                授生活和退休后的生活。 在此基础上,费孝通沿袭《帕克传记》的做法,
                以正式进入芝加哥大学为节点, 将帕克前两段经历合在一起看作是帕
                克作为一个“思想领域的探险者”的前半生( 1885—1913 年),并将其第
                三段经历看作是他作为一个“有名的社会学家”的后半生( 1914—1944
                年)。 作为一个思想领域的探险者,帕克尚不清楚探险的目的地,此时
                他还没有明确自己追求的对象就是社会学。 经过托马斯的劝说,帕克进
                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 这时的帕克才确定下来成为一个社会学的拓
                荒者。
                    不过,从自然史的角度来看,费孝通关于帕克生平的“三段论”的划
                分仍然有所疏忽。 就帕克的少年时代而言,他是在斯堪的纳维亚移民的
                外国社区中长大的,同时又从小镇另一端新英格兰人的高端生活中“学
                到了很多关于美国和美国人的知识”,这与他“生活在其中的斯堪的纳
                维亚农民的知 识 大 不 相 同 ”(Baker,1973:252)。 就 帕克的 职 业 生涯而
                言,记者是进入城市多元世界的最方便的途径。 这符合他在毕业后为自
                己制定的计划:“应该只专注于观察和了解这个世界, 而没有任何实际
                的目标”, 并像浮士德一样,“为了体验而去体验” (Baker,1973:252)。
                就帕克一生事业的出发点而言, 他是以研究美国的黑人问题为切入口
                踏进社会学这个学科的。 帕克投身的伟大事业,正是从社会学的角度
                来看待美国社会内部族群共生的现实。 帕克一生都在实践他在结识托
                马斯时所说的,以研究族群关系来拓展社会学的边界。 1933 年,帕克出
                走芝加哥,再次回到他的黑人兄弟身边,在美国南方度过了他最后的
                时光。
                    本文认为,“札记”剑走偏锋的原因在于,一个人的一生一旦被预先


                                                                          · 137·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