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社会》2023年第2期
P. 148
共生与世界主义:帕克人类生态学视阈下的美国社会
感到担心,他甚至学会欣赏眼前这一幅幅描绘移民生活的“镶嵌画”,这种
混杂的状态本身就蕴含着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 鉴于“社会上层建筑
(superstructure)的变化与生物或共生基础层结构(substructure)变化之间
的特殊关系”,帕克( Park, 1936b:177)认为,有必要将族群共生的现实
纳入社会形态研究的范畴。 这样,对继替的研究就不仅涉及托马斯研究
的个体心智的生命周期,而且“最终涉及对新的社会类型的孵化过程以
及 从 老 一 套 社 会 秩 序 中 产 生 新 的 社 会 秩 序 的 过 程 的 研 究 ”(Park,
1936b:178)。 在旧时代“坚强而镇定的性格” 逐渐消失的同时, 帕克
( 1921:183)发现,一种波希米 亚 主义(Bolshevism)“也 在 所 有 社会中迅
速和普遍地增加”。 在都市熔炉的混杂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一
幅不同族群世系、不同文化特质复合并存的“世界主义”的图景,这类
似于植物和动物社区中的“共生社会”。 至此,帕克所阐发的社会学的
实质问题与解读帕克生命历程的线索终于汇合了,帕克的感性存在与
其理性思考不再发生冲突,他的生命与他的思想交融在一起,编织出
一种世界主义的社会想象。 这种社会想象至少体现在以下彼此关联的
四个方面:
1. 都市熔炉与希腊城邦
在康德(2014:114)那里,永久和平指的是“一种普遍的世界公民状
态”,这意味着“世界公民形成了一个‘包括大地上所有民族’的‘世界
共和国’”。从源头上看,作为欧洲文明摇篮的古希腊城邦本身就孕育着
一种“世界主义”的特质。 帕克看到这股留存于欧洲历史之中的暗流,
认为美国的大都会区(the metropolitan cities)继承了这一特性。
千百年前,古希腊的人们生活在城邦(Polis)之中。 这些有着各种语
言和各式各样的崇拜的人,由于生存的需要而团结在一起。 帕克认为,
“正是在这种城邦的城墙内的混杂的集会中,希腊文明诞生了……古希
腊生活的全部奥秘, 其从粗俗的迷信和对神的恐惧中解脱出来的相对
自由,都与这一混乱的过渡时期息息相关”。希腊时期发生的“各个民族
的流动和移徙”, 先是发生在欧洲其他地方,“现在正在美国发生”。 在
文化的大熔炉伟大的城市里,人类所有的激情和能量都将释放,我们也
得以“置身于显微镜下方”,对文明的进程躬身调查(Park, 1928:889-
890)。
2. 都市是世界主义者的栖息地
·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