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94

尊尊之义:从丧服制度看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情感原则


                    三、 丧服制度中的君臣上下关系

                    本 文 追 溯 到 周 代 礼 制 中 的 丧 服 制 度 来 讨 论 上 述 问 题 。 费 孝 通
                (2016:25-32)曾以“差序格局”来描述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在费先生
                之后, 有学者引入丧服制度进一步指出中国社会结构中既包含亲亲的
                维度,也包含尊尊的维度(吴飞,2011;周飞舟,2015)。 尤其在政治关系
                中,一套尊卑有等的政治关系结构是以尊尊为主要原则建立起来的。 引
                入丧服制度来讨论中国社会结构和政治秩序, 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其
                背后的精神基础与丰富内涵。 《丧服》作为儒家经典《仪礼》中的一篇,
                在周代礼制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清末礼学家曹元弼在《丧服郑
                氏学·序》中曾言,“天道至教,圣人至德,著在六经。 六经同归,其旨在
                礼。 礼有五经,本在丧服”。 儒家先贤将对人性、人情、人伦关系的思考
                凝聚在礼经之中, 通过礼制化的安排涵养了中国人心智结构中深层的
                关系原则,为政治秩序的安顿奠定了基础。 《丧服》一篇包含了“三纲五
                伦”所有内容,属于政治范畴的君臣伦理在其中也有着精细的呈现。
                    进入丧服制度来讨论君臣伦理,可以将社会结构、政治秩序中的尊
                尊维度清晰地呈现出来。 丧服制度作为一种政治社会关系结构的符号
                表征,其内在的制服原则有六条,《礼记·大传》曰:“服术有六,一曰亲
                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其中最主要的
                两大原则是亲亲与尊尊。 凌廷堪( 2012:212)曰:“‘亲亲、尊尊,人道之
                大者也’。 亲亲、尊尊二者以之为经也,其下四者以之为纬也。 ”尊尊原
                则一方面贯穿于亲属关系之中,即由亲亲之爱而生尊尊之敬,另一方面
                则主要贯穿于政治范畴的君臣关系之中。 《礼记正义》郑玄注曰:“亲亲,父
                母为首;尊尊,君为首”(孔颖达,2008:1360)。 在政治层面,由尊尊之义
                而构建起以君臣关系为主的政治伦理。 在丧服制度中,表现为臣要为君
                服一定的服制。 比较复杂的是,臣为君如何服服随着君臣等级的不同、
                进退离合的状态而有所差别。 这些差别蕴含着复杂的情感原则。 接下
                来,我们追溯到周礼中的君臣等级结构来具体分析其中的君臣伦理内涵。
                    (一)封建等级下的君臣与丧服制度
                    在先秦的封建政治体系中,基本的等级身份包括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和庶人,以君臣关系为主线,依据不同的层级构成了一个尊卑有
                等的政治结构。 在这个政治结构中,彼此之间因为恩义关系而联系在一


                                                                          · 87 ·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