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92

尊尊之义:从丧服制度看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情感原则

                是中国君主专制的根源所在,“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
                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原因”(陈独秀,1987:89)。 同
                一时期的吴虞,不仅批判君臣政治关系,而且将与君臣政治关系有联系
                的父子家庭也一并批判。 他认为,专制政治统治的根基在于家庭内的父
                子关系,孝悌忠顺这些道德包含着不平等性,皆利于尊贵长上而不利于
                卑贱,孝悌只是君主利用来维护其专制统治的工具(吴虞,1985:61-67)。
                    这一时期的学者, 其实是以权利视角来批判包含着道德情感内涵
                的伦理关系,但当真正考察各种伦理关系的实质内容时,这些学者的论
                述往往难以成立。 有学者通过对唐代以前观念史的梳理,认为“君为臣
                纲”说不是后人从权利角度理解的君主对臣的单方面要求,反而是强调
                君要担负道德表率的责任。 理想的人伦世界既是为政的出发点,也是为政
                的终极追求;仁义纲纪包含着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是天经地义的永恒
                定理,而不只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与形式化的社会秩序(阎鸿中,1999)。
                    可以看到,以上对君臣关系的批判是逐渐加深的,乃至最终将君臣
                关系背后的伦理关系也一并批判, 这使得儒家思想中君臣伦理的本来
                面目变得更加晦暗不明。
                    (三)从性情维度来讨论君臣伦理
                    近代以来,以权利视角批判伦理中的不对等性,影响了对伦理内涵
                的深入探究,因而也无法认识政治秩序的深层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回
                到人情之实来认识君臣伦理的本质,将政治“支配”关系背后的性情实
                质寻找出来。
                    熟悉经史传统的学者对此有着精彩的论述。 落在人的性情实处来
                讨论君臣伦理,就需要从亲亲与尊尊的关系入手展开讨论。 亲亲与尊尊
                基于人的仁义之性, 又由二者间关系的调整而决定政治社会秩序的基
                础。 牟宗三(2010:28)说道:“亲亲尊尊,亦本于性情。 由亲亲尊尊之厘
                定,则人与人间不徒然是泛然地个体之间的一段关系,而且进而举出其
                特殊的内容,此即是伦常。 由伦常、性情,进而点出道德的心性,曰仁与
                义,至孟子则曰仁、义、礼、智。 ”
                    亲亲与尊尊最先发端在家庭、宗族之中,推至国家层面而有君臣之
                伦。 钱穆(2016a:221-222)说道,“一家之中,必有亲有尊。 推之一族,仍
                必有亲有尊。 推之国与天下,亦各有亲有尊。 最尊者称曰‘天子’,此下
                则曰‘王’曰‘君’。 王者众所归往,君者群也,则亦以亲而尊。 人同尊天,


                                                                          · 85 ·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