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34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笔谈
的张力未及充分展开的背景下形成的, 也导致当时社会学界对科学与
政治的关系在学理上缺乏深入的辨析, 许多重要理论问题被视而不见
或存而不论,从而束缚和迟滞了对本土化问题的理论思考。 这也是进入
21 世纪后本土化问题仍然引起学术争论的历史背景之一。 不过,高度
共识在其中所发挥的正反两方面功能, 恰恰体现了范式在科学发展中
所扮演的多重角色, 为人们正确理解知识生产的社会逻辑上了生动的
一课。
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 科学与政治的张力在中国社会学的实践中
也经历了几番沉浮。 29 就当前而言,随着救亡图存的政治压力基本解除
和社会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消涨之间,科学与政治的张力已然发生深刻
改变:科学获得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更强的对话能力,不再简单地围着
政治任务运转。 于是,此前在理论上没有被很好地澄清的中国社会学本
土化问题,特别是其中科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重新成为一个争论焦点。
当然,围绕本土化问题所展开的辩论是好事而非坏事,它可以让中国社
会学对科学与政治的张力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有利于把困难估计得更充
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避免本土化沦为空洞的政治口号或说教。
本土化运动确实深深 地 植 根 于 反 对知识霸 权 这 一 深 厚 的现实土
壤,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对中国来说,此前长期存在的救亡图存的压
力消除了,但另一重政治压力,即解决“挨骂”的问题又凸显出来。 正如
习近平所指出的:“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 形象
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
骂’这三大问题。 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
‘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
的一个重大问题。 ” 30 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主张正是中央着眼于从深层
次上解决“挨骂”问题而提出的。
换言之,如果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主要还
是解决本国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那么,现在则更进一步,要着力解
决话语权问题了。这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科学上,要求都更高、更全面,
对中国社会学的创新能力无疑是一个更为严峻和更具总体性的挑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意味着中国社会学本土
29. 冯仕政. 2022. 社会学的实践与实践的中国社会学[J]. 社会学评论(3):5-27.
30. 习近平. 2016.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求是(9):3-13.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