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36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笔谈
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连身处其间的中国学者都感到应接不暇, 要求西方社会学研究的议程
设置完全符合中国的需要是不可能的, 要求中国社会学研究紧跟西方
社会学研究的议程更是不可想象。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主张确有可能造成画地为牢、故步自封,导致
选题的单一化和同质化,或忽视具有潜在重大价值的研究议题。 但从根
本上说,这是由于学术判断力不够而不是本土化造成的。 不过,这样的
批评也提醒中国社会学,绝不能把本土化当作政治光环,用本土化的帽
子掩盖知识上的薄弱。 学科恢复重建 40 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学研究确
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知识积累仍然薄弱,尤其是跟不上中
国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因此,必须虚心向西方社会学界学习。 但更重
要的是向实践学习,坚持从本土中来,到本土中去,围绕中国社会发展
中的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自觉以知识创造回应社会需要,使知识创造
与社会需要形成迭代递推、良性循环的局面。 就此而言,当前有两个重要
的研究议程值得中国社会学界高度重视:一是社会政策,二是社会建设。
首先来看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学科设置和国
家议程普及于欧洲,尤其是西欧和北欧。 相对而言,在美国,无论大学的
学科设置还是国家的政治议程中都少有社会政策的身影。 究其原因,在
西方诸国中,美国是最信奉自由资本主义逻辑的,而欧洲国家则更倾向
于福利资本主义。 34 不同的社会背景反映到学术上,便形成了研究议程
的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重视社会政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
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统计,习近平同志自 2012 年担任总书记以来共主
持召开了 9 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他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从未提到“公
共政策”,却有 6 次专门讲到“社会政策”。尤其是当前的新发展阶段,要
35
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社会政策的意义
更加凸显。
那么,社会政策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 它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是
什么关系? 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怎样科学地组合使用这三种政策工具? 显
34. 参见 Mann,Michael. 1986.“The Autonomous Power of the State:Its Origins,Mechanisms
and Res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5(2):185-213; 维尔纳·桑巴特. 2003. 为什
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M]. 王明璐,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5. 习近平. 202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16.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