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30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笔谈

                家的差异,而作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则是跨越民族和国家的,不存在差
                异;但在社会科学中,不仅研究者因民族和国家的界限而存在差异的可
                能性更高,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本身也因民族和国家而存在显著差
                异。这里的民族和国家就是“本土”之一种,也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主张
                最为关心的“本土”。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因“本土”不同而发生分化是客
                                    22
                观存在的“社会事实” ,因此,即使从纯粹科学的角度,也必须承认本
                土化的积极意义。 如果套用实证主义的思维,本土化至少有利于形成更
                加贴切的统计分组,可以更好地比较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                           23
                    然而,把中国作为一个分组纳入统计模型,并不是中国社会学所追
                求的本土化的全部,有时甚至与这一追求相悖。 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真正
                追求的是,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最终打破西方社会学所形成的话语霸
                权。 于是问题就来了:西方社会学何以与话语霸权有关系? 是不是有些
                人为了政治斗争而故意贴的标签? 确实,在一些人看来,西方社会学只
                是一种知识而已,你可以说它有错误,但不能说它是霸权;即使有错误,
                也完全可以通过模型的改进加以修正,没有必要扯到本土化的高度。 这
                正是科学主义者通常采取的立场, 也是他们认为本土化主张属于政治
                反应过度的理由所在。
                    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不可否认,“霸权”常常被用作政治标签,但是
                也要看到,科学的发展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而不是在真空中进行
                的,必然涉及权力的某种争夺。 正如科学史学家库恩所发现的,任何科
                学知识都是科学家群体分进合击、共同创造的结果,而科学家们 作为
                一个共同体,在知识创造过程中总是遵循特定的范式。 所谓范式,就是
                科学家们对于研究对象所持的某种共同信念。 尽管范式只是一种未经
                严格证明的“信念”,且常常隐而不显,但它却深刻地影响着科学家关于
                研究方向、议程和理论思路的选择。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引
                用大量自然科学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科学家也是人,生活在具体的时代、民族和国家,处于特定的分工
                和分层体系之中。 范式既然只是科学共同体秉持的一种信念,那么,即
                使科学家有志做一个超然的普世主义者, 也不可能不受这些因素的影
                22. 埃米尔·涂尔干. 2020. 涂尔干文集(第 10 卷)[M]. 狄玉明、渠敬东,译. 北京:商务
                印书馆:25-36.
                23. 谢宇. 2018. 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J]. 社会学研究(2):1-13.


                                                                          · 23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