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25
社会·2022·6
回避,有人认为政治不值一驳而不屑为之,有人则倾向于把政治问题的
讨论隐含在对科学问题的讨论之中。 当然,也有人对政治问题完全没有
认识和感觉。 值得玩味的是,反观 1949 年以前,关于中国社会学本土化
的主张也很热烈,并且几乎所有论述都是从民族自强的政治立场出发,
而绝少讨论科学真理和普遍性问题, 反对的声音却基本没有。 不管怎
样, 上述历史和现状已然透露了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问题上科学与政
治之间的巨大张力,并且这种张力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这是在推进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中必须面对而且应当尽早面对的问题。
当前, 在种种争论中, 支持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观点无疑占据上
风。 然而,无论科学还是政治都需要辨析,越是貌似一边倒的时刻越需
要倾听质疑的声音。 在诸多质疑本土化的观点中,当以谢宇 2018 年发
表的《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一文立场最为鲜明、论述最
为精要,不妨作为讨论的样本。 在该文中,谢宇将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
主张概括为三个方面:议题本土化、应用本土化和范式本土化。他认为,
无论哪一种本土化在科学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因而中国社会学本土化
是一个“伪问题”。
首先,就“议题本土化”即研究选题或议程设置问题,谢宇认为,中
国社会学“面临的实际问题并不是议题的西方化或美国化,而是缺乏判
断议题学术价值的长远意识”,因此“不必为突出本土化特征而束缚研
究选题,更不必去争论这些议题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而应关注议题本
身在中国长远而非眼前的学术价值和潜力”。 16
其次,就“应用本土化”即社会学知识怎样应用于中国社会情境的
问题,谢宇认为,一个好的社会科学研究本来就必须结合具体 的社会
情境,但这是普适性的、最基本的学术要求,与本土化追求无关。 至于
那些“粗暴地套用西方社会学知识而无视中国情境的中国研究”,则纯
粹是因为研究者学术水平太低而不是“美国或西方社会学的‘入侵’”。
反过来,“打着本土化大旗的中国社会学研究未必能诞生有原创 力 的
学术成果”。 17
第三,就“范式本土化”即思维模式和认知方法问题,谢宇承认中国
确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但他认为, 无论这些历史和文化怎样独
16. 谢宇. 2018. 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J]. 社会学研究(2):1-13.
17. 谢宇. 2018. 走出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讨论的误区[J]. 社会学研究(2):1-13.
·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