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23
社会·2022·6
“联系中国实际讲社会学”,从实践方面来说则是要“以社会学的研究来
7
服务于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建设”。 概言之,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根本目
的,一是认识中国社会,二是服务中国社会。尽管不同学者、不同时期的
表述或有不同,但从这两个方面或向度来理解本土化,却是中国社会学
8
自始以来的“连贯性回应”, 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始终秉承的基
本精神和宗旨。
最近 20 余年来,中国社会学家相继提出了中国社会学要增强“文
9
化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的主张。 近几年,按照中央要求,中国
社会学界又明确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
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以及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
系等命题。 这些主张和命题的具体内容各不相同,但就基本精神和宗旨
而言,始终紧紧围绕认识中国社会和服务中国社会这两个基本方面。
不过,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其间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无
论是对认识中国社会即学术方面的要求, 还是对服务中国社会即实践
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越来越急迫、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系统。 其
次,国家的介入越来越深,包括导向更加鲜明,措施更加有力,使一个原
先即便在学界内部也不那么显眼的学科本土化议题上升为重要的国家
政治议程。 上述两大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之一是,学术与政治的张力越
来越大,学界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同时,相关争论也日益激烈。
尤其是当前学术与政治之间张力的不断增大和显化, 更为争论提供了
新的动力。 综观关于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种种争论, 不管对本土化持
10
何种立场,基于关注焦点的不同总体上可归纳为两种视角:一种是科学
视角,基本兴趣是知识的科学性和普遍性;另一种是政治视角,核心关
切是知识的阶级性和本土性。 如图 1 所示,基于视角的分化,关于中国
7. 费孝通. 1997.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3):15-22.
8. 周晓虹. 2020. 社会学本土化:狭义或广义,伪问题或真现实———兼与 谢宇和 翟学伟
两位教授商榷[J]. 社会学研究(1):16-36.
9. 参 见 费 孝 通 . 1997. 反 思 、 对 话 、 文 化 自 觉 [J]. 北 京 大 学 学 报(3):15 -22; 郑 杭 生 .
2009.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 [J]. 江苏社会
科学 (5):1-7; 洪大用. 2021. 实践自觉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学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
(12):22-36.
10. 参见王宁. 2017. 社会学本土化议题:争辩、症结与出路[J]. 社会学研究(5):15-38.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