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8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笔谈
也因取向不同而分为技术创新学派和制度创新学派。
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有两个变化引起了人们对创新推动经
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一个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
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另一个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日新
月异的迅猛发展,似乎成为划分发展时代的标志。 36 而中国作为一个发
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的新发展阶段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到如此的高
度加以强调,就是认识到不掌握自主的科学技术体系、不突破发达国家
的技术垄断和打压,就无法实现新的发展。
新发展社会学的“动力论”,把发展学说基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
的一般动力讨论,进一步深化到打破“依附规则”的“创新压力”关键动
力讨论,极大地拓展了发展学说动力理论的视野,也为发展中国家改变
特定路径、打开未来希望之门提供了思想钥匙。
五、 新发展的世界体系论
西方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
被融入世界市场体系。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50 年前就指出的:“资
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
37
的了。 ” 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难以回避与现有的世界体
系和国际秩序的关系。在传统的发展社会学的依附理论中,无论是主张
摆脱依附、走自主性发展道路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 还是主张“依
38
39
附性发展”,进而为最终摆脱依附开辟道路的“自由主义”学派, 都是
从弱势国家的视角讨论发展中国家与西方中心的关系。
似乎是为了弱化“摆脱依附”或“依附发展”内含的张力和冲突,美
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Immanuel M. Wallerstein)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
期用十几年的时间创建了“现代世界体系论”,用“核心国家”“半边陲
36. 曼纽尔·卡斯特. 2006. 网络社会的崛起[M]. 夏铸九,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37. 马克思、恩格斯. 1972. 共产党宣言[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北京:人 民出
版社:254-255.
38. 萨米尔·阿明. 2000. 不平等的发 展:论外围资本 主义 的 社会形 态[M]. 高 铦 ,译. 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9. 费尔南多·恩里克·卡多佐、恩佐·法勒托. 2002. 拉美的依附性及发展[M]. 单楚,译.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