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84
丧礼相声与民国时期京津平民的社会关系运作
“丧气”,是因为乙存在一个“同行同业”的人际圈子。 相比于打幡儿,单
纯的披麻戴孝很容易与其他丧礼参与者混合,而打幡儿则直接将这一“丧
气”的行为暴露在丧礼最显眼的位置,也更有可能被“同行同业”得知。
有趣的是,乙反问甲为什么不能为了高额报酬为逝者打幡儿,甲的
回答是:
我倒想赚,人家不要。 都知道我是底下人,到出殡那天,我
打幡儿,老街旧邻戳脊梁骨,“看见了吗? 打幡儿的是底下人,
花钱雇的,老头儿没儿子,老绝户”。 知道吗,怕人笑话。
(刘英男,2011a:458)
与乙相似,甲同样十分顾及来自逝者关系网络的压力。不同之处在
于逝者在国内并无亲属与朋友,所以甲顾忌的不是亲朋好友,而是“老
街旧邻”。 此外,甲关注的不再是“丧气”,而是逝者“老绝户”的名声,由
甲亲自打幡儿会暴露这一点, 让陌生人乙来打幡儿就是基于邻人对乙
与逝者关系的不熟悉。
为了说服乙打幡儿,甲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条件:
老爷子还有四个贴身丫头……最大的二十一二, 都是天
姿国色,姑奶奶一高兴,赏俩丫头,不但继承财产,还娶姨太
太。 办完事,搬到南洋一住,享不尽人间( 原文到此即被乙迫不
及待为逝者打幡儿的说辞所打断——引注)。
—
(刘英男,2011a:459)
这一条件包括两点:娶姨太太和搬到南洋享受荣华富贵。其中真正
打动乙的是第二条,因为一旦搬迁到南洋,乙即跳脱出原有的关系网。
所以,当甲反问乙为什么又改变主意愿意打幡儿时,乙表现出不在乎原
有关系网的姿态:
甲:您父母双全,多丧气。
乙:父母? 那如同倘来之物。
甲:您怕同行同业的笑话。
乙:他笑话? 那是他生气咱有钱。 (刘英男,2011a:459)
正当乙已经打算通过逃出其原有社会关系网以大捞一笔时, 忽然
又想到一个重要问题:“不对了,刚才你说过,这老太爷没儿子,我给人
打幡儿这算怎么回事儿? ”也就是说,即便乙在丧礼之后能够逃脱一切
原有社会关系,但由于没有合适的名分,很可能在丧礼上就受到来自逝
·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