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80
丧礼相声与民国时期京津平民的社会关系运作
由于兄弟二人争执不下, 与乙家全无血缘联系的外人甲开始居中
调停,并自告奋勇操办丧礼,表明可以“既要省钱又要露脸”(王文章,
2004:7),“家里外头都得让他满意”(马六甲,2007:209)。 因为“红白喜
寿事,这个没有内行办,你是白费钱办不好”,而甲“有朋友哇! 王十二、
翟鹤龄、李文清、丛四爷,这都是久帮给人办红白喜寿事的”,所以甲能
够少花钱办大事。 在甲的调停下,兄弟二人这才停止争执,并在甲的指
挥下准备丧礼上的应用之物。
小家庭内部经济实力与血缘伦理的错位使一个外人获得了丧礼的
协调甚至主导之权力。 反过来看,借助为乙家筹办丧礼,甲也不自觉地
带入乙家“拟亲”的地位中,当甲表示“家里外头都得让他满意”时,已
然站在乙家而非外人的立场上。
2. 外人服丧
若以《仪礼》所载的丧服秩序来看,乙兄弟三人须服斩衰,乙的大姐
须服齐衰,甲无须服丧。 有趣的是,在马志明表演本中,甲也要求服丧
(马六甲,2007:208)。
甲:都穿上孝。 我也穿上。
乙:对。
甲:我来一个漂白大褂。
乙:行……哎? 脱喽!
甲:怎么了?
乙:你是我们家什么人呀? 穿漂白大褂? 那姑爷才穿漂白
大褂呢!
作为亲属之外的好友,甲原无义务服丧。另外,根据民间习俗,丧服
压身,非亲属不宜服丧。如若好友执意服丧,则是对逝者莫大的尊重,更
是通过进入丧服体系来强化服丧者与当事家族的拟亲关系。 但是,甲虽
然提出穿孝的请求,但为自己选择了“漂白大褂”,亦即缌服———逝者女
婿应服之丧。 这一举动马上招来了乙的反感,其原因在于一旦明确了甲
服“缌服”,则等于承认甲对乙家女儿的所有权。 同时,缌服也是丧服体
系中最轻的,甲服缌服的要求实际上是以最轻的丧服换得了乙家女儿,
成为了乙家的姑爷,占了乙家的便宜。 6
6. 在北方民俗中,女婿(姑爷)在娘家属高位,俗语谓之“姑爷也是爷”,任何无血缘关系
而自称为对方父辈或姑爷的做法被称作“占便宜”。 在《白事会》的文本中,不 (转下页)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