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77

社会·2022·6

           既不是乡土熟人社会中的高度黏稠,亦非商业社会中的陌生与冷漠。 胡
           同大杂院以小家庭为主,社区内部关系相对松散、自由,在日常生活中
           既强调“远亲不如近邻”的拟亲互动,追求“符合礼数”,也保持某种心
           理距离,有“各扫门前雪”的冷漠,甚至可以“合则留、不合则去”。 对比
           京津两地可以发现,受旗人生活方式影响更大的北京人“安土重迁”,受
           旗人影响较小、码头文化突出的天津人则对流动抱有更开放的心态。

               三、 两段丧礼相声的文本分析

               (一)两段相声的创作时间
               本文讨论的两段丧礼相声是《白事会》与《福寿全》。
               《白事会》的大致内容是相声演员甲(下文简称甲)向相声演员乙
           (下文简称乙)叙述乙父丧礼的筹办过程,此皆因丧礼筹办时乙离家在
           外。 现在流传较为广泛的《白事会》文本有《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收录的
           罗荣寿口述本(刘英男,2011b)、马三立与王凤山表演录音、马志明表演
           记录本(马六甲,2007)、高英培表演记录本(王文章,2004)。 从时间上
           看,罗荣寿口述本中提及王怀庆的职衔是“步军统领、卫戍司令部司令、
           庆威上将军”,查阅文献后发现,王怀庆兼具这三个职衔的时间在 1922
           年之后, 而其他三个版本中均无此人, 故罗荣寿口述本应大致成熟于
           20 世纪 20 年代。 后三个版本增加了新人物乙的大姐,高英培表演本中
           又明确乙父逝世时间为 1944 年, 故后三个版本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
           但亦不晚于 20 世纪 40 年代。
               《福寿全》的大致内容是甲作为富商逝者的管家,邀请乙参加丧礼,
           并以钱财为诱饵要求乙披麻戴孝乃至充当孝子。 现流传的《福寿全》以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所收录的张寿臣口述本(刘英男,2011a)为主。 由
           于情节较为简单, 其他版本如常贵田与常宝华表演本的内容与前者均
           较为一致。《福寿全》的创意来源于早期相声演员孙丑子(生活于清朝同
           治到光绪年间)(薛宝琨,2012:12),故迟至光绪年间,该段相声的雏形
           应该已经出现。 又因该段相声为相声演员张寿臣的代表作,因此其成熟
           时间应不迟于 20 世纪 30 年代。
               综上可知,《白事会》《福寿全》两段丧礼相声基本上能够贴近 20 世
           纪 20—40 年代京津平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
               (二)《白事会》中的外人


           · 170·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