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2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82
丧礼相声与民国时期京津平民的社会关系运作
身份是逝者的管家)、乙(本色饰演一位相声演员)。 从丧服制度来看,
逝者无子,亦无承重孙,故其差序格局的最核心圈层处于真空状态,四
位已出嫁的女儿居于边缘地位。 逝者的管家甲则只需在吊唁服装上系
麻带,“吊服加麻” 不是重孝, 相比四位已出嫁的女儿需要服的齐衰更
轻,而乙则完全无需服丧。
1. 陌生人服丧
《福寿全》表演一开始,甲以管家身份邀请乙参加逝者(一位富商)
的丧礼,理由是逝者生前很喜欢乙的相声。 面对忠实观众最后的要求,
乙最初的反应是以时间不足为由拒绝。 甲随即表示出席丧礼后可以得
到相当丰厚的报酬,乙马上转变态度,同意参加富商之丧礼。
随即甲分四次要求乙不断升级服丧标准,从“多少挂一点孝”(吊服
加麻),到“袍子也穿上点儿得了”(至少是小功),再到“鞋也绷上点儿
得了”(在北方民俗中,逝者近亲穿白色孝鞋加红色鞋后跟),最后要求
带上孝帽子。 当然,乙每一次加重丧服都可以收到数根金条的好处。 民
国时期,北方民俗与《仪礼》所规定的五服有相当出入,并不能完全对
应,但是从甲不断升级的要求中可以看出,通过扎带子、穿袍子、穿孝
鞋、戴孝帽,乙不断接近逝者差序格局的核心圈层。
乙作为一个陌生人之所以能够进入逝者的核心圈层, 是因为逝者
是个富有的“绝户”。 在表演的一开始,甲曾对逝者及其家庭结构做了交代:
怹原籍这儿的人,可是久居国外。
新加坡、马来亚、爪哇、苏门答腊。 有怹不少产业。
我们老太爷没儿子。 (刘英男,2011a:453)
总结这些要素可以发现三个特点:第一,逝者在国内似乎没有紧密
的关系网络;第二,逝者财力雄厚;第三,逝者家庭结构极其简单,由于
无子,四位女儿又已出嫁,所谓家庭只有其一人。在逝者身后,管家以利
益为诱饵,诱导乙进入差序格局核心圈层(之后会提到,乙最终扮演了
逝者的“孝子”), 这种做法模拟了家族中富而无子的支系为了传宗接
代,从家族贫弱支系中过继儿子的做法。 有所不同的是,乙与逝者全无
血缘关系,这一“过继”行为已经不可能是基于血缘伦理。
毫无疑问,乙进入逝者差序格局的核心圈层是为了丰厚的报酬,但
民国时期京津平民的社会关系尚未完全撕去“温情脉脉的面纱”。 对于
通过服丧进入逝者差序格局的核心圈层,乙有另一番说辞。 在甲最初邀
· 175·